留学在线 2023-10-09 09:01:06
成为世界级名校,是不少国内高校的终极梦想。最近,深圳大学公开了自己的新目标。
近日,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对外表示,要为深圳打造中国“硅谷”发挥当年类似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作用,同时期待在未来,能够产生三项左右诺奖级别的成果。
众所周知,相比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拥有几百年历史的高校,斯坦福大学从开办到最终成为世界顶级高校,只有百余年历史,在美国众多知名高校中称得上“新秀”。但在美国硅谷崛起过程中,斯坦福大学却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同样,深圳大学不仅身处国内的科创中心深圳,还在众多历史悠久的高校中,称得上新秀,与斯坦福大学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想要“复制”斯坦福的传奇,深圳大学的机会有多大?
图说:深圳大学校园 图源:视觉中国
契机
在国内各大高校中,创办于1983年的深圳大学排名上升快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在U.S.News2024世界大学排行榜中,深圳大学位列第327位,在中国内地高校排名第26位,在广东高校中排名第3位,仅次于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
在世界大学排名中心(CWUR)发布的2024~2023世界大学排名中,深圳大学位居中国内地高校第36位,世界排名358位。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排名中,深圳大学从2016年的内地高校第83名,一路攀升了47名。
除此之外,深圳大学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和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均已进入主榜,平均排名进入内地高校前30名。
深圳大学优势学科的排名也在不断上升。在U.S.News最新更新的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上,深圳大学8个学科跻身全球前100位,4个学科进入世界前5位,光学更是位列世界第3位。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深圳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迅速增加。比如2024年,深圳高等教育经费投入预算超过200亿元,投入规模仅次于北京、上海。
2024 年,深圳大学的部门预算收入为75.33 亿元,超越中国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多所 985高校,这其中有四分之三都来自深圳市政府拨款。
事实上,不只是深圳,最近几年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对于高等教育的投入都在迅速增加。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的3年时间里,广东迅速增加对高校的投入。在这波风潮中,不仅深圳,连隔壁的东莞,也“喜提”新大学——大湾区大学,计划2023年开学。此前,作为万亿GDP城市,东莞的高教资源一度被视为“荒漠”。
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三大湾区(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中的旧金山湾区,有诸多相似。
旧金山的发展最早起源于淘金热,大量移民的涌入,带动了城市的发展。加上有天然良港,旧金山成了海上贸易中心和货物集散中心,此后旧金山的轻、重工业也逐步发展起来。
最终,硅谷的诞生让旧金山大湾区一跃成为世界级的科创中心。
临近旧金山的斯坦福大学,为硅谷提供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高科技企业为大学提供源源不断的科研资金、设备。苹果、谷歌、甲骨文等世界知名科技公司,就在这样的创新环境中发展壮大。
图说:斯坦福大学校园 图源:视觉中国
身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大学,似乎也迎来了“自我实现”的机会。
难题
有分析认为,较长时间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是高校成为顶级名校的重要因素。
但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这只是大学成为名校的充分条件。
“新文化运动中,北京大学创办的时间并不算长,却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为重要且深远的影响。”储朝晖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顶级高校可以没有悠久的办学历史,但是要有学术精神的传承。
对于深圳大学而言,真正的挑战可能并非来自历史积淀。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信息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安纳李·萨克森尼安在其著作中写道:20世纪50年代,斯坦福大学通过三项制度创新与当地产业界形成良好互动,一是成立斯坦福研究院;二是通过荣誉合作项目向当地公司开放课堂;三是推动斯坦福工业园区的发展。
但储朝晖表示,现在产业和高校的互动,越来越不受地域限制。
有分析认为,如何与当地产业界形成良好互动,可能是深圳大学面临的最大挑战。
众所周知,深圳之所以被称作中国的科创之都,离不开不少本地孵化的优质科创企业,比如华为、大疆、比亚迪。
而在研发层面,这些企业不乏和国内顶尖高校的互动。早在2024年,华为就与清华大学签署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共建联合研发平台,共同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具体合作的项目也在不断落地,比如2024年11月,华为与清华大学在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展开合作,双方签署了3项长期科研合作协议。
相比科研,在具体应用方面,不少企业更青睐本地资源,但应用领域可以下沉到高职院校。
今年1月,大疆就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校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成立了无人机生态和SDK联合研究中心,力图打造无人机行业高端开发人才的认证。
分析指出,深圳大学想要为深圳打造中国“硅谷”发挥当年类似斯坦福大学的作用,关键在于能否依托自身资源和深圳产业优势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格局。
“我们很多的大学都在借鉴美国斯坦福大学和硅谷的模式,但并不是学校旁边有产业园,就能形成产学研一体化。”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说。
另外,在熊丙奇看来,学校是否真正能成为顶级名校,不能仅看排名。
据了解,今年以来,国内外已经有多所大学退出国际大学排名。
突破口
不少行业专家认为,随着我国国力的提升,国内会诞生更多世界级名校,但必须革除现下不少积弊。
“近年来,在一流大学的建设中,不少高校全力以赴争抢项目,增加经费投入,捞取政策红利,争抢在国际或国内的排位。但没有将杰出人才培养和重大科学探索放在眼中。”储朝晖坦言。
在熊丙奇看来,目前不少高校存在“唯论文论”等现象,风气浮躁。这主要因为在世界大学排行榜的排行指标中,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权重较高。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名副其实的论文大国。比如,2024年8月日本科技政策研究所(NISTEP)发布的《科学技术指标2024》报告就披露,全球范围内引用次数排前1%的顶尖论文中,中国论文数量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高引论文大国”。
“比如U.S.News世界大学排名指标,就包括标准化引文影响(权重10%)。显然,提高论文引用数就会提高大学的排名。而除了提高论文本身的质量、影响力之外,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发动师生、同行互引,提高论文引用数。”熊丙奇表示。
甚至在2024年U.S.New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的2024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出现了曲阜师范大学数学专业排名中国第一,超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现象,这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出入。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重功能。但不少高校都将人才培养从属科学研究,大量硕士生、博士生只是跟着导师做项目,为导师发论文而工作,沦为学校的劳务工。”熊丙奇说。
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制度层面的创新,革除现行高校发展中的积弊,被不少教育界人士认为是建设世界级高校的关键因素。
深圳也一直努力让本土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跻身科教领域的“国家队”。不少科研院所和大学在制度探索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比如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
与传统科研院所截然不同的是,深圳先进院采取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打破传统事业单位的“铁饭碗”,全员聘用,并设立末位淘汰制度,同时改变传统机构的学术团队制,强调团队攻关,探索实行中心制。
2024年,同在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创立10周年。成立以来南方科技大学一直在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比如理事会治理等机制,不仅设有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还建立了校学术委员会、教授会和顾问委员会。
在去年9月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的2024年最新世界大学排名榜单中,南方科技大学超越众多老牌大学,位列国内高校第9位。
具体到深圳大学,在制度层面,也曾有不少探索。早在2010年,深圳大学就在全校实行全员聘用制度,破除教职员工的干部身份;2016年,深大实行“预聘-长聘”管理制度,目的在于激发增量和存量教师的工作活力。
“回顾历史,中国多次出现过曾经办得很好的大学走向平庸的例证。能否探索出适宜自身发展的模式,对于能否建成真正的一流大学至关重要。于深圳大学而言,是否拥有充沛资金并不是建成真正一流大学的最关键因素。”储朝晖表示。
作者:赵越
2022-11-02
2023-06-14
2021-12-21
2023-10-16
2023-04-21
2020-02-20
2023-02-08
2023-05-26
2021-03-05
2023-11-14
2021-12-07
2023-07-01
2023-06-12
2021-12-01
2023-11-13
2021-11-03
2024-01-18
2023-10-08
2022-10-24
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