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有什么用(科研项目有用吗)

留学在线   2023-11-11 12:30:22

掌起睿智,精细化工,食品,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专家。我们提供高校课题组PLM系统,企业SRM采购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LFMS配方研发与实验室管理系统,配方研发PLM系统,工业数据边缘网关,MES生产管理系统等。了解更多欢迎搜索“掌起睿智”官网免费咨询。

【导读】

一个国家研发经费的投入情况,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国对于科技发展的重视程度,也有一部分国家科研实力的缩影。目前国内研发经费投入情况如何?与其他发达国家比较是否具有竞争力?研发经费由谁投入、去向何处?各执行部门研发类型结构如何?一起了解。

研发经费总额突破3万亿,但投入强度方面处于中游水平

初步测算,2024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达30870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0.4%。

中国研发经费投入规模及强度态势 (1995-2024年)

我国的科学研发经费,主要由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执行,企业执行经费约占我国全社会经费的 77%,大学和科研机构执行了约 8% 和 14% 的全社会研发经费。

从排名上看,我国的科研经费,排在世界第二,排名第一的是美国,7132 亿美元,大约 4.9 万亿人民币。

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量及与GDP比例趋势 (2016-2024年)

我国虽然已经上升到第二,但距离第一还有近 2 万亿的差距,1995 年,我国的研发经费仅为 300 亿人民币,到 2000 年的时候,才勉强突破千亿大关。

中美研发投入绝对规模(2000-2012年)

进入 21 世纪后,我国科研经费投入增长迅速,到 2012 年,我国科研经费投入突破 1 万亿,超过日本,排名世界第二。直到今天,中国的研发经费投入,已经是日本的 3.39 倍,也超过了欧盟的 27 国之和。

此外,我国研发经费的投入强度,也呈现出上升趋势,从1995 年的 0.5%,提升至本世纪初的 1.0%。2012 年,研发经费强度达到 1.98%,超过了欧盟 28 国 1.96% 的总体比例,去年,我国的研发经费强度达到了 2.5%。

政府是研发经费第二大来源

企业、政府以及其他机构是我国研发经费的三大来源。

1995-2024年,企业部门提供的研发经费从300亿增长到1.87万亿,比例从约32%增长到77%。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政府作为研发经费第二大来源部门,过去十年来,中国政府财政研发经费支出以年均近14%的速度稳步增长。同时,来自政府研发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的比例却从1995年的26%下降到了不足20%。

中国政府研发经费支出规模增长趋势 (2010-2024年)

企业自己出钱自己花

2000年起,中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维持增长态势。报告显示,2024年,企业来源的研发经费投入增长至1.87万亿元,占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的比重达到了76.55%。

中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2000-2024年)

企业之外,谁在花钱?怎么花?

我国研发经费主要由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执行。此外,自2014起其他部门执行经费比重一直持续增长,占比由1.00%提高至1.75%。

中国研发经费各部门来源-执行结构(2008-2024年)

作为科研创新的重要主体,我国高校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2024年,我国高校研发经费规模为1882.5亿元,居世界第二,约是美国的1/3,高于德国。

天量资金真的落到实处了吗?

国家拿出的这3万亿科研经费,绝对是天量资金,如果能落实到实处,那对中国科技的发展肯定是重大利好。但可惜,由于蛀虫太多,这庞大的经费,没能转化成太多有科技含量的技术,大多数的补贴,都被一些高校机构的负责人直接截取,肥了他们自己的腰包。好在,现在科研经费被滥用的问题,已经引起了高层的关注,据媒体报道,国家已经宣布彻查3万亿科研经费走向,现阶段初步的调查结果表明,科研经费被滥用问题十分严重。

例如,广西审计厅长在2024年度审计报告中就披露,国内有一所高校获得的财政投入科研经费1.31亿元,实施科研项目862个,但最后却换来0成果,也就是说这1.31亿的经费,彻底打水漂了。另外还有国内另一所高校,拿到了1.79亿元的国家经费,但是却仅有5个项目成果实现市场转化,占比0.71%。而这些,仅仅还只是冰山一角。、

应该来说,国家科研经费被滥用的问题真的很严重。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类情况发生的呢?其实说白了,还是体制本身决定的。在国内科研领域,各种官老爷做派并不少见,尤其是管理钱的部门,权力更是大到没边,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竭尽所能地索取好处,而这些经费的很大一部分,就是被这些人层层盘剥去了,真正能落实到实际的经费,少得可怜。

另外,科研领域的腐败问题也是十分严重,之前就有业内人士爆料称:即便是被誉为中国科技行业最顶级荣誉的中国工程院士称号,也是“有价”的,在每一轮选举中,侯选人会互相行贿,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而这些候选人行贿的钱来自哪里,我想大家也能猜到,无非就是平时克扣国家的科研经费,到关键时刻再拿出来换取更大的利益。

公费私用这种事,在国内高校以及科研机构中真的不罕见。在我认识的一些高校教授中,有不少都是明目张胆的使用公费来补贴自己。如家里用的计算机、手机之类的产品,都是直接走经费报销的,甚至连家里家人开销,都会被他们以各种手段变成“工费支出”,从而进行报销。

投入这么多钱,产出少得可怜。每年放出很多项目,转化为生产力的屈指可数,且不说投入立马有产出,那些科研项目没有连续性,也不关注与最初目标是否一致。

近年来,地方本科院校也重视开展科研工作,推出各种激励政策,如把教师申请课题、发表论文等科研表现,作为考核评价教师的重要指标,以此引导教师申请科研课题、开展科研工作。但由此带来的是唯项目、唯论文问题,教师把申请课题项目、发表论文作为重要的科研目标,而忽视了科研的根本,是为了产出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同时,在科研中,存在“重立项,轻研究”的问题,因为只要获得课题立项,拿到经费,就完成晋升职称的“科研项目指标”,于是有的科研项目在立项后并未认真进行研究。投入这么多钱,产出如何,每年那么多的项目,有多少是转化为生产力?且不说投入立马有产出,那些科研项目是否有连续性,往最初设想的目标进展到什么程度了?这些问题没有人去回答。现在很多的科研人员,都是在为了拿课题而申请课题,一个蛋白,一条通路,可以在不同的肿瘤不同的疾病上面都做一遍,课题拿了不少,论文发了很多,论文发了很多,课题组里面的人换了几届,职称都升上去了,但就是没有什么突破性进展。

在我们看来,对国内科技行业进行全面的整顿、改革,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了。当前的世界局势很紧迫,我们也迫切需要尽快完成科技崛起,在这个时候,任何蛀虫的存在都是不能被容忍的。

我们认为,只有加强科研机构的反腐、建立相应的举报机制,中国科技才会有光明的未来,不然的话,投入再多的钱也无济于事!

图文转载自网络,侵权删

本站郑重声明:"留学在线"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客服邮箱756005163@qq.com,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相关推荐

留学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