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好的戏剧专业大学(美国最好的戏剧专业大学排名)

留学在线   2023-11-18 13:30:25

文|尼尔

编辑|尼尔

前言

20世纪,我国戏曲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英国剧场学界将戏剧和剧作区别开来:剧作指戏剧文本及其历史,戏剧指文本在舞台上的呈现。

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所创作的一部经典之作《麦克白》先后被奥逊·威尔斯,黑泽明,罗曼·波兰斯基,贝拉·塔尔,贾斯汀·库泽尔等世界各地的著名导演翻拍为影片。

从莎士比亚《麦克白》的原著到《麦克白》的独树一帜的影视化、《不眠之夜》的浸入性,展示了莎翁在文字叙事、图像叙事和舞台叙事三大叙事方式下,由多个媒体对原著的再现、创新和超越的历程。

书写叙事《麦克白》:电影与戏剧

1895年12月28日,在法国巴黎的一间小餐馆里,卢米埃尔两人首次用投影仪播放了他们自己拍摄和制作的影片,为全球的电影史谱写了一章。

虽然关于它的起源时间还存在着争论,但是相对于其它古代的艺术来说,电影是世界七大艺术中唯一确切知道诞生日的艺术。

戏剧具有着让人难以确切追寻的悠久历史,在文明曙光刚刚照亮人类时,人们在劳动时戴上面具,在庆祝胜利、祭祀神灵等种种带有宗教色彩的活动中,戏剧悄然诞生。

从美术的范畴来看,美术按照其内涵特点,是一种美学表达的有机结合;就其形态特性来说,艺术是时空的有机结合。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艺术又可分为表现空间的实用艺术,表现时间的表达艺术,表现空间的造型艺术,表现时间的合成艺术,以及超越时空的语言艺术。在这些艺术类中,影视类被归入“综合性”的艺术范畴。

影像叙事:《蜘蛛巢城》

北京师大亚洲及华语影视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支菲娜,以其《能乐浸润中的黑泽明古装片》为题,以《蜘蛛巢城》等为例,详细阐述了黑泽明是怎样运用电影手法,把中西戏曲融入到影视之中。

《黑泽明之十二人狂想曲》,于2024年七月发行,是日本影象协会两大主席岩本宪儿,早稻田大学武田结,在众多影视专业人士的带领下,对黑泽明的作品进行了全方位的解析。

其中一篇《黑泽明电影与“能”“狂言”——以<踏虎尾><蜘蛛巢城>为中心》中:执笔者详述了日本“能乐”,并从影片中的时代背景、“能”面具的运用、黑塚传说、谣曲与字体这五大角度解析《蜘蛛巢城》。

尽管他们在影片中都有很详细的使用日本本地化的本地化因素,但是缺乏从文献到影片的转换过程的纵贯性研究。

《蜘蛛巢城》是一九五七年由黑泽明执导的一部电影,再联系到日本的历史事实,这一时期正是日本电影“新潮流”时期,青年导演们开始反抗老一辈的大师如小津安二郎和黑泽明。

生存论思想是法国思想家萨特在他的“访日”之后产生的。黑泽明于1951年出版的《罗生门》一书,使他的小说风格有了重大变化,他把日本特有的生存论与东西方古典相融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蜘蛛巢城》黑泽明以“能”为“负修罗”模型,把莎士比亚《麦克白》中11世纪苏格兰的历史场景,改成了日本君主弑臣的战乱时代。

与《七武士》这种充满了强烈现实主义色彩的古代动作片相比,《蜘蛛巢城》中的主角是被一种强烈的执念拖进了地狱,陷入了无尽的折磨之中的武者,将西方对善恶的幻想,转化成了东方对欲望的反思。

在人物设置上,《蜘蛛巢城》中的鹫津武时,原一寨大将,后北之馆馆主,现蜘蛛巢城城主,对应着原著中的麦克白一角。

区别在于,麦克白在利欲熏心的情况下,刺杀了国王,并最终被麦克德夫所杀,鹫津在妻子的诱惑下,对三木一家产生了怀疑,他杀了皇帝,但更多的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生命和名声,结果却是被自己的部下用弓弩射杀。

鹫津太太,也就是麦克白夫人的角色。这种对这个主要人物形象的差异化处理,正是黑泽明在《蜘蛛巢城》中对其进行“东洋化”改造的一种体现。

共同点就是他们都在欲望驱使下,鼓动自己的夫君去杀了皇帝,最后都落得个疯癫的下场。区别在于黑泽明加强了对胎儿死于浅草的处置,加强了对因果循环的惩罚。

而且,和苏格兰英明神武的邓肯相比,老城主“春都筑”并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帝,这样的修改,反而削弱了奥津弑君的罪恶感。

《蜘蛛巢城》是一部充满了日本流行音乐的电影,能乐起源于中国的散乐和傩,是日本一种典型的、富有宗教气息的民族民间文化。

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又可划分为梦中能量和真实能量。修罗有“胜修罗”之分,“负修罗”之分,分别代表着战胜与战败。

原著中的女巫三人变成了黑塚鬼女传说中的幽灵侍女长。在鬼女黑塚的奥州安达原传说里,侍女长手摇纺车日夜辛劳。

电影中充满了“梦幻能”的意蕴,发出了“人命可笑”的叹息,并对鹫津和三木的前途进行了预测。

但预言和希腊传说中的神迹完全不一样,三木一鸣的父亲曾经对他说过:“用自己的手制造出一如预言的事实反倒觉得这是预言说中了。”

在鹫津登基的宴会上,宾客们等待着遇刺身亡的三木一名,高堂国典在《田村》中扮演了“胜修罗”。

在一首歌中,他说出了“服侍逆臣之鬼终究背弃王位而招致天怒”,这首歌让他暴跳如雷,但实际上,他是因为自己的良心受到了谴责,才会被一首名为《钟鹿》的魔音所震慑。

《田村》是一部以歌谣和舞剧为主要内容的戏剧,《影武者》中还穿插了一首歌谣《田村》。

黑泽明将东方人的情欲转世元素引入电影中,在具体的情节方面,一是增加了郭春建的故事情节,即“刺杀皇帝”的情节。

如果都筑是用鲜血和不忠诚来登上皇位的,那他杀了自己的皇帝,就像是一个“恶有恶报”的循环。

其次,电影加入了“不启之室”这个戏剧化的地方,也就是叛逆的北斗馆主人,他自杀的地方,墙上留下了一大块一大块的血迹,很难抹去。

值得一提的是,鹫津在刺杀都筑的过程中,前后不过二十三分钟,画面一直停留在他面前的浅茅身上,她两次扭头看着那堵可怕的墙,一次又一次扭头看着墙,仿佛是在昭示着他们的下场。

黑泽明的电影《蜘蛛巢城》,与罗曼·波兰斯基的电影相比,完全是舞台上的翻版,但它却被认为是最好的翻版《麦克白》。

英国莎士比亚评论家罗吉曼·威尔对这部电影赞不绝口,并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将这部电影融入到欧美文化中去。

关于鹫津被乱箭射死的最后一幕,美国影学家玛莎·金德说,它表现出一种超乎寻常的人道精神,美国影评家波斯利克劳瑟则说,它象一张鬼哭狼嚎的画。

总的说来,黑泽明将这部关于欲望,人性抉择的悲剧性的《麦克白》通过日本本地化的改编,将其诠释为一种具有预见性的因果循环的悲剧性。

沉浸式舞台叙事:《不眠之夜》

《不眠之夜》是英国蓬奇德兰克剧院根据莎士比亚名著《麦克白》所写的一部浸入性话剧,是中、英两个文化界共同出品,于2016年底被引入亚洲,现位于上海市北京西路的麦金侬饭店。

上海版本的《不眠之夜》引进了中国本土故事《白蛇传》,并将麦金侬饭店的一座大楼进行了彻底的改装,使所有的人都站在了这个舞台上,与场景,与演员们处于同一个时间和空间。

宾馆共有六楼,90余间大大小小的房间,3000余个柜子里存放着各种神奇而精美的道具。

20多名演员一直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中游走于大型场地内,一次完整演出时长为1小时,无中断地循环三次,全程没有一句台词却“此处无声胜有声”。

几十个不同的剧情,在《不眠之夜》中,光线的交织,场景的设置,演员们的身临其境,将人类的贪婪表现的淋漓尽致。

所有的观众都带上了白色的面具,全程禁言,而工作人员则带上了黑色的面具,让观看的人可以在麦金侬饭店里随意走动,与戏剧里的人物进行着“自我赋权”的近距离的交流。

人们或向前,或向后,或停下来,或向前走,每个人的选择都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经历,这是一种安排,也是一种回应麦克白和麦克白太太在预言面前的心理抉择。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左右,前卫派画家试图创造一种有别于传统戏剧的新的戏剧风格,如情境戏剧、偶然戏剧、互动戏剧等。

作为后现代主义背景下情境性戏剧的拓展,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三种。

一种是最传统的“漫步戏剧”,即将观众依次带入室内,与其保持一定的空间间隔,并与其保持一定的一定的距离。

二是不需要按照先后次序,观众可以在舞台上任意游走,就象一个可以接近的、自由的旁观者,虽然和表演者处于同一个空间,但他们并不处在一个可以触摸到的次元,就象《罗马悲剧》一样。

三是像《不眠之夜》那样的一组镜头,感觉方面,虽然不能张嘴,但可以随意走动,随意触摸,甚至可以和演员进行眼神接触,身体接触,但又不会对剧情产生干扰。

《不眠之夜》突破了“四面墙壁”,形成了一种强烈的、相互影响的观演关系,而不是单纯的按照剧本来表演,而是将“情感作为叙述和表现的核心”。

让观众有了更多的理解,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多种感觉,从而实现了对经典文本的创新和超越。

全神贯注于感官上的身临其境,而不是像《底特律:变人》那样,需要更高层次的交互性才能对剧情产生作用。

但我们可以试着想象一下,在VR技术普及的今天,VR技术是否可以应用到交互式剧场中,为观众带来更多的身临其境体验?这种看起来更加自由的选择,会不会是一种更加严重的心理阴影?

结语

《蜘蛛巢城》也是如此,它融合了许多日本的文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故事的解构和角色的塑造。

比如前任皇帝的弑主之举,比如藤卷先生的“不居之室”,比如忠心耿耿的奥津公爵,比如他的老婆有了身孕,比如浅茅的孩子在他肚子里夭折。

这些都将“预言”和“神谕”的不同,将西方的幻想,变成了东方的现实。很多时候,所谓的“命中注定”,其实都是一种执念所化的恶魔所为。

当将写作叙述转化为沉浸式的舞台叙述时,伴随着这些优点的,还有一些消极的问题。

革新式的互动方式,也让原来标准整齐的剧场,被解构并重新构建成混乱的多条线路,以一种比内涵更多的方式展现出来。

这实际上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增加了观看戏剧的难度,而观众的观看经验与他们对戏剧的理解水平以及对场景的敏感程度息息相关。

如果剧院能够在演出之前,为观众准备一份浸入式的观剧指南,以及在演出结束之后,举办一场小小的沙龙会,不但可以让观众有更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可以帮助剧场与创作之间,产生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

参考文献:

①约翰·M·德斯蒙德,彼得·霍克斯《改编的艺术:从文学到电影》李升升,译

②浅草《今夜,因戏无法入眠——访Punchdrunk艺术总监菲利克斯·巴雷特》

③谢佳珂《交错与变幻:沉浸式戏剧的特征分析——以《不眠之夜》为例》

本站郑重声明:"留学在线"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客服邮箱756005163@qq.com,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相关推荐

留学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