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在线 2023-12-04 11:35:28
2003年8月的一天,阳光透过窗户铺撒在地板上,一个刚满周岁的小女孩伏在一架电子琴前,白白胖胖的小手不停地四处拍打,琴声起伏,惊喜与好奇流露在她稚嫩的脸上。
2003年8月,刚满周岁的周妤宸便对音乐展现出了极大兴趣。
这被照片定格住的一幕,在19年后的今天仍是女孩妈妈曾召勇说不倦的话题。照片里的女孩叫周妤宸,时光流转,曾经咿咿呀呀的小女孩,如今已经长成了大人,她与音乐的缘分也愈加深远。
# 周妤宸
2002年出生于四川,5岁因意外右眼失明,左眼视力在0.1到0.2之间。自幼学习钢琴,同时擅长琵琶、中阮、柳琴、古筝等民族乐器,曾获“第三届维也纳莫扎特国际钢琴大赛中国区总决赛金奖”等50余个奖项,目前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国际预科班。2024年3月,作为备选器乐演员,周妤宸参与了北京冬残奥会期间延庆颁奖广场暖场演出。
“别人家的孩子”
-MUSIC-
作为一个标准的“00后”,周妤宸和同龄人一样,刷抖音、B站,喜欢漂亮的耳饰和布娃娃。和许多人不一样的是,她的视力一级残疾,在她的世界里,声音要比色彩更加可靠。
因为从小就展现出对音乐的兴趣,周妤宸三岁半开始学习钢琴,钢琴以外,她还擅长琵琶、中阮等多种民族乐器。2024年1月底,她接到重庆市残联的电话,被邀请到北京冬残奥会延庆颁奖广场参加民族器乐演出排练。有机会在面向世界的舞台上展示中国民族乐器、展示自己,曾召勇很为女儿骄傲。
音乐上的成绩并非一蹴而就。十几年间,周妤宸已经去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多地参加比赛,获得国内外50余个音乐奖项,其中也包括“第三届维也纳莫扎特国际钢琴大赛中国区总决赛金奖”这样有分量的大奖。
“我的朋友经常说要和我换孩子养”,曾召勇笑着说。周妤宸俨然是“别人家的孩子”,懂事、勤奋、成绩优异,可优秀背后,母女俩付出的努力和辛苦却很少对别人说起。
2007年的一个上午,5岁的周妤宸在幼儿园玩耍时,被旁边的一位小朋友用跳绳抽打到了右眼。年纪还小的她懵懵懂懂,幼儿园老师也未能重视。接孩子放学时,曾召勇才看到女儿红肿的右眼,带到医院检查却为时已晚,女儿右眼的眼角膜已经脱落。医生见状,生气地指责曾召勇不称职,但已于事无补,周妤宸的右眼失明了。这之后,自小就有青光眼的周妤宸左眼视力也急剧下降。从小学起,她就不得不努力适应“看不见”的生活。
对于周妤宸来说,书本上的内容必须借助放大器和电子助视器才能勉强看清,否则就是模模糊糊的一片,“只能看出来应该不是白色”,周妤宸说。课堂上,她看不清黑板,便努力靠“听”和“记忆”学习。想“看看”叶子、花朵,她便用手摸一摸它们的形状和纹路。
不管是学习课业知识还是学琴,周妤宸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看”上,但她很聪明,记忆力好,小学的成绩非常优异,因此,还没毕业,周妤宸就被重庆当地一所有名的重点中学提前录取,并免去了学费。
在学校的民族乐团里,周妤宸接触到了更多民族乐器。因为自小学习钢琴,音准好,乐团的老师总是让其他小伙伴找周妤宸调音准,在练习开始前,她的面前常常排起一个调音的小队伍。久而久之,她的乐感越来越好,也在和小伙伴的交流中学会了更多乐器,琵琶、中阮、柳琴、古筝、古琴,周妤宸都能信手拈来,“乐器之间是相通的”,她的悟性很高,学会了一个,另一个就能很快上手。
进入初中,课业压力变大了,周妤宸开始觉得有一点吃力,但她和家人没有选择特殊教育学校,周妤宸希望自己能像一个普通人一样求学、高考。“她想凭借自己的努力上学,她觉得别人能做到的事她也能做到”,曾召勇说。周妤宸很要强,而作为母亲,曾召勇考虑得更长远,女儿最终要走入社会、独自生活,曾召勇希望女儿能一直在普通人的环境里学习和成长。
高考考场不允许携带电子助视器,周妤宸没能参加高考,这成为她心底的一个遗憾,但这并未阻碍她继续求学。2024年,在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校就读期间,周妤宸成功被英国伦敦圣三一音乐学院录取。作为伦敦四大公立音乐学校之一,圣三一音乐学院以其具有创造性和前瞻性的思维而享誉世界,校方几次强调,希望周妤宸能把中国民族乐器带到英国,可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让母女二人有些为难。
2024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周妤宸主动申请暂缓入学,恰好这时她通过了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联合办学项目的选拔,随后入学中国传媒大学。
像朋友,也像战友
-MUSIC-
大学生活充满了自由的气息,十七八岁的少年们在这个年纪都渴望离开父母,独自生活。曾召勇也做好了心理准备,“这个年龄的孩子早就应该放手了,她应该有她自己的生活”。周妤宸却没想过要“逃离”母亲,她并不觉得母亲的爱是一种束缚,她理解母亲的付出和期待,甚至能理解父母的离异,这种理解来自母女之间的依靠和信赖。她们的关系紧密而坚固,像朋友,也像战友。
曾召勇很爱美,会像所有年轻妈妈一样热情地装扮女儿,帮女儿画眉、涂口红。周妤宸也会给妈妈起昵称,笑嘻嘻地叫妈妈“姐姐”。
出门前,曾召勇就是女儿的专属“化妆师”。(摄影 吴丽君)
周妤宸上大学之后,经常独自往来于北京和重庆,曾召勇总玩笑地把女儿比作货物,说女儿被“托运”,实际上就是利用航空公司或铁路部门面向残疾人提供的特殊服务出行。她很直接,并不会小心翼翼地和女儿交流。
学习方面,两个人则更像战友。“我们每学期根据文化课进度和各种乐器的学习安排制定计划,时间精确到分钟。”曾召勇是马拉松运动员出身,心态乐观,精力充沛,为女儿制订的学习计划也颇为严格细致。一三五学两样乐器,二四六学另三样乐器,每天一个小时雷打不动。不论是文化课还是乐器学习,周妤宸都十分自律,因此总能和妈妈默契配合,学习的时候高效认真,玩的时候也能尽情尽兴。
曾召勇常说,陪女儿求学实现了自己的第二次成长。看着女儿越来越优秀,母亲的一切付出似乎都甘之如饴。她手抄放大版的简谱和五线谱,经年累月,装满了几大口袋。女儿学音乐费用高,她最多一次打3份工,依然会准时接周妤宸上学放学。采访当天,快递员恰好上门,送来了曾召勇打工之余考取的“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证书”,她想换一份时间更自由的工作,方便照顾女儿。
偶尔,曾召勇也会情绪低落,周妤宸都能感受得到,“但她不想让我知道,我就假装不知道。”妈妈在周妤宸的成长里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周妤宸对此十分肯定。曾召勇则更习惯于将女儿的成绩归功于周妤宸自己,“她很自律,看着她每天执着、努力的样子,作为一个妈妈,我别无所求。”
在音乐中探索世界
-MUSIC-
当被问到自己算不算有音乐天分时,周妤宸总会谦虚地说自己只是接触得更多。日复一日地练习,音乐渐渐成为少女手中的魔法棒,释放出周妤宸的光彩,也改变着她的内心。
“这两年我感觉很欣慰的是,她全然接受了自己是个残疾孩子。”曾召勇说着,表情里都是对女儿的心疼。走出阴影绝非一个容易的过程,相比同龄人,周妤宸明显成熟得多。“现在很多人都在说原生家庭什么的,我觉得那只是一方面,自己对自己的认知也很重要。已经发生的事情是无法改变的,但是人可以改变自己,给自己带来成长。”失明远比原生家庭更难以摆脱,对于命运给出的,周妤宸无法拒绝,接纳自己、改变自己,是她战胜苦难的必经路。好在她能在音乐中找到慰藉,在流淌的音符中,走进一个更辽阔的世界。
作家陈春成在中篇小说《音乐家》中对“通感”有一段奇妙的想象,在抹去姓名信息的乐谱外,音乐审查员们审查音乐的方法就是闭上眼睛演奏一番,记录下自己在乐曲中感受到的不同意象、气味、味道甚至触感。每一首乐曲都指向着不同的景象和情绪,“阳光下旋动的花环”“伏尔加河的波涛”,或愉悦,或激昂,音乐让感官联通,创造出了更为丰富的体验。
周妤宸很认同这种感受,“每个人听音乐,都会有自己的想象,不同的场景、情绪。它很复杂、很丰富,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地体会,你也能看到、感受到更多的东西。音乐对我来说已经是一个成长路上的好伙伴,它带给我很多快乐和力量,和它交流,我能更了解自己,通过它的语言我也能看到更多彩的世界。”周妤宸与音乐为伴,也在音乐中探索着世界。
为了确保专业水平不落下,读预科期间,周妤宸跟着中央音乐学院的几位老师继续学习钢琴。一位老师这样评价周妤宸:“她的心特别清澈,好像一潭水,能够容纳很多外来的东西,但又没有被世俗的环境干扰。”
手指放在琴键上,音符便跳动着流淌而出。坐在台上,周妤宸总是瞬时就沉浸在乐曲中。音乐的世界纯粹而广阔,在那里,她没有缺陷,能够自如地、尽情地释放自我,舒展生命的枝丫。
现在的周妤宸和所有人一样,期待新冠肺炎疫情能尽早结束。她希望将来的自己能成为一名音乐老师或演奏家。“对未来的想法从小到大一直在变”,周妤宸笑着说。未来还很长,或许见识了更大的世界,她还可以找到更多舒展生命的方式。
END
来源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ID:zgcjrzzs)
文丨吴丽君
图丨受访者提供
编辑丨郝一铭
★转载请注明来源
2023-06-08
2021-01-15
2024-03-04
2021-10-27
2023-05-18
2022-06-22
2023-07-07
2020-12-30
2023-11-04
2023-06-19
2023-08-22
2022-03-08
2024-03-03
2023-02-08
2022-01-19
2022-03-03
2023-05-22
2023-10-15
2024-03-01
202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