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夫曼柯蒂斯音乐学院钢琴

留学在线   2024-01-09 14:40:31

今年是勃拉姆斯逝世125周年,12月9日和11日,钢琴家张昊辰携手余隆执棒的上海交响乐团,接力上演了两场勃拉姆斯作品专场音乐会。伴随着《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音符响起,这位“90后”天才钢琴家也在琴键的上下起伏中,道出了他对古典音乐的哲思。

“天才少年”演奏起来却像50岁

在乐迷的印象里,舞台上的张昊辰,总是带着一副黑框眼镜,西装革履,脸上透着腼腆的笑意,还有一丝少年的青涩感。但只要音乐响起,作为演奏者的他又有着超出同龄人的老成。指挥家马泽尔曾在一次合作后惊叹,彼时23岁的张昊辰演奏起来成熟得像一位50岁的钢琴家。

如此反差,不免让人对张昊辰的成才之路充满了好奇。

5岁开独奏音乐会;12岁首次参加国际比赛即荣获第一名;19岁参加范·克莱本国际钢琴大赛,张昊辰又成为首位夺得该赛事冠军的华人钢琴家。要知道,这是与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并称为世界三大钢琴比赛的赛事,向来是众多年轻钢琴家证明自己的舞台。不到20岁就问鼎范·克莱本金奖,如此漂亮的履历为张昊辰冠上了“天才钢琴家”的称号。

但其实,和世界各地千千万万的琴童一样,张昊辰也曾迷茫过,“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钢琴家,音乐对我来讲意味着什么?”15岁的年纪,张昊辰就开始向自己问出这样的问题。幸运的是,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被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录取,并被著名钢琴家格拉夫曼纳入门下。

众所周知,格拉夫曼十分重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从郎朗、王羽佳身上就可见一斑。在格拉夫曼的鼓励下,张昊辰开始探索专属于他的独特音乐风格,更多的自我意识生长出来。

不炫技,琴键里藏着内敛与浪漫

从过往的演出可以看到,张昊辰并不是那种喜欢炫技的钢琴家,在他演奏过的曲库中,乐迷们可以听到舒伯特、李斯特内省的音乐。就像此次音乐会的选曲,虽然同为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之作,但两个作品中间隔了仅40年的时间跨度,心境完全不同。

“‘勃一’是勃拉姆斯20多岁年轻气盛时写出的作品,但却非常成熟,有些贝多芬的影子。‘勃二’在精神气质上没有那种宏大了,而是有一种盛极而衰的感觉。勃拉姆斯也曾说这首像是他的小协奏曲。但其实在交响乐宏大叙事的表象下,能感觉曲风越来越偏向室内性。”同样是少年成名,张昊辰理解勃拉姆斯的内敛与克制,也懂得他的浪漫。

不同的是,张昊辰不仅能用音乐讲述,也善于用文字表达。今年7月,张昊辰的首部音乐哲学随笔《演奏之外》出版,这本书记录了他20多年习琴生涯与古典音乐为伴的思考和感悟。

采访张昊辰时,这本书记者刚刚读到1/3处,已经十分惊讶其出色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思想深度。从《聆听的三种空间》《历史与回归》到《康德的矛盾》《看不见的博物馆》,书中的四个篇章里,不仅闪耀着一位青年钢琴家关于音乐哲学性的思想火花,更让人了解了那些伟大作曲家作品中流露的思辨色彩。

对舞台充满热情,写书是自我成长

问他为什么写书,张昊辰回答得很直接:“我是一个有表达欲和分享欲的人,很多思考不一定全部能用音乐表达出来。写这本书是我对自己过去30年个人经验的梳理,是写给自己的,书写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

其实,在去年的上海夏季音乐节上,张昊辰已经和余隆及上海交响乐团演绎过勃拉姆斯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此次音乐会也缘起于彼时。此番登台,张昊辰坦言,自己依然充满了期待,“舞台是一辈子的事情,我还很年轻,到现在也不觉得自己真正进入了音乐,不敢说我拥有了全部的舞台经验,所以才充满新鲜感和热情,这也是现场的魅力。”

正如他在书中写的那样,“乐谱等待目光,目光期待聆听,我们走向什么,却永远身在途中。但也正因此,声音的意义终归不会被消费掉。因为我们企盼的,就是那‘听见’之外的‘听不见’。”

(上海交响乐团供图)

本站郑重声明:"留学在线"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客服邮箱756005163@qq.com,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相关推荐

留学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