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流浪地球是中国科幻的崛起

留学在线   2024-01-16 15:34:22

续国产电影《战狼2》突破国内50亿票房大关后,在被称为“最强”春节档的今年,上映了一部与以往各大档期截然不同题材的电影《流浪地球》,虽然电影票房不敌《战狼2》,没有突破50亿大关,但以未来科技为题材的科幻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算得上是前所未有的出现,《流浪地球》的成功可谓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不仅仅因为是春节档,《流浪地球》之所以能拿下46亿票房肯定是有原因的,耗巨资制作的特效场景、拿下50亿票房顶梁柱的吴京、导演过多部优秀电影的出头鸟郭帆、原创千张图纸的制作团队。

然而在诸多科幻IP想争先挤入影视业浪潮的环境下,为什么唯独只有《流浪地球》脱颖而出?想必是因为原作作者是:曾因为一部输出到美国的英文版长篇科幻小说——《三体》而被许多科幻迷和文学评论家冠以“中国科幻第一人”美誉的刘慈欣。

于是今天,我们将尝试利用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原著小说和其他国内外科幻小说进行深度分析。自然语言处理是研究人与计算机在交际中的语言问题,也就是让计算机能够理解、处理和运用人类语言(如中文、英文等)。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小编能将原本感性的小说阅读体验量化成多个具体的数字指标,从而让我们能够尝试客观地去分析《流浪地球》成功的原因。

一、能拿下46亿票房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是有原因的

在科幻型文学作品没被挖掘之前,已有不少网络文学IP改编的影视剧作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在中国大陆市场,像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琅琊榜、余罪、我的前半生等等,电影:盗墓笔记、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七月与安生、金陵十三钗等等。站在用影视剧撑起每个寂寞夜晚追剧人的观剧角度,近几年被改编的影视剧作品大多都为古装、现代都市、年代和青春题材。

然而在2015年迎来第二个热度高峰的科幻题材小说《三体》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后,而今年春节档上映的《流浪地球》让不少影迷们感受到了中国科幻电影带给我们的震撼。

在《流浪地球》上映之前,小编还特意搜索了一下各大视频网站中国内科幻类影片的情况,很显然,能与《流浪星球》这种未来灾难型的科幻电影相媲美的,几乎没有。可想而知,《流浪地球》的新颖度可以说是中国科幻电影的一个特别的开端。

题材新颖无疑是一大亮点,撇开题材,电影中的特效效果也称得上是史无前例。“美国大片”、“美国科幻大片”、“好莱坞科幻大片”一直被我们当做科幻电影领域的标杆名称,这个称呼不可否认,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就有关于未来世界的科幻电影。虽然我国的电影特效技术不及美国,但是像我们看得到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镜头:冰冻厚度高达东方明珠的冰封世界、助推地球逃逸的行星发射器、引力极具的木星天体等等。

这种令人震撼的镜头在电影创作过程中可参考的内容非常少,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对此,视效总监丁燕当时觉得“剧本里好像没有什么是可以拍摄到的,也没有什么是可以直接用的。”因此他们画了3000张概念设计图,这其中包括行星发动机、地下城、运载车等所有场景的细节构思。关于后期制作,据导演说,全片共有超过两千个特效镜头,而且值得骄傲的是其中75%都是由中国的公司制造出来的。

除了可与美国相媲美的特效外,在演员方面《流浪地球》这部电影虽然没有请当红的小鲜肉出演,也没有请拉长流量流量小生,但是请了曾在暑期档拿下50亿票房的吴京、历经影坛数十载的老演员吴孟达以及演技精湛的演技派大叔李光洁。三位老演员的加入可谓是《流浪地球》这部电影的三大顶梁柱。

让《流浪地球》稳住了口碑基础的不只是几位重量演员的加入。在执导这部电影之前曾执导过多部优秀电影作品的电影导演郭帆,也愿意接受这国内首部科幻电影的挑战。在采访中导演回忆,开机时,一天只睡两小时,到了后期制作,他就睡在工作室。此外,郭帆和制作人龚格尔两人还前前后后一共写了大概100万字的剧本。作为执导中国科幻电影第一人可谓是用生命在拍摄。

其实科幻题材不同于其他题材,科幻电影代表了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准,不仅需要经得住推敲的科学底蕴和与之匹配的影视工业水平,还需要承载着好故事的原著。

《流浪地球》原著之所以被翻拍,想必除了科幻小说界的史诗人物刘慈欣将中国科幻小说推向了制高点外,原著的整体写作风格与国外优秀小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小编将《流浪地球》原著与国外其他被翻拍成电影的优秀科幻小说以及与《流浪地球》相似题材的国内科幻小说做了一个对比,或许这就是郭帆导演敢于做出头鸟执导这部电影的原因所在。

小编选取了国外三本已经翻拍成电影的优秀科幻小说作品《盗梦空间》(下文简称:《盗梦》)、《火星救援》下文简称:《火星》)、《遗落的南境:湮灭》下文简称:《湮灭》)和《流浪小说》下文简称:《流浪》)题材相当的国内三部科幻小说《未来大陆008号》下文简称:《008号》)、《地球闯宇宙》下文简称:《宇宙》)、《坐着彗星去旅行》下文简称:《彗星》)。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刘慈欣的《流浪地球》与国外小说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二、多角度文本分析

全文高低潮章节分析

我们以《流浪》作为其余6本小说的对比中心。由于每本小说题材形式的不同,小编根据每一本小说自身的自然段落数,统一分为20章节。首先,我们将对小说高低潮章节分布进行分析,我们将不同语句的情感浓度作为小说高低潮章节判断的基本分析维度。

情感浓度表示的是中文语句中蕴含情感的激烈程度,数字越高情绪越浓高。例如“今天感觉不错”,这句的情感浓度为14.63,而“今天很开心”,情感浓度则为35。这反映了虽然这两句话拥有相似的情感特征,但后者表达出来的情感激烈程度要远高于前者。

下图图一是小说分章节情感浓度分析结果。横坐标为章节数,纵坐标为情感浓度值。从图一我们可以看到,这7篇文章的情感浓度变化相对密集,分值主要集中在15之间。我们根据每本小书每个章节的情感浓度值,求得出一个整体的平均情感浓度值,值为17.1。针对每本书的20个小节,但凡超过平均值17.1的章节就记为高潮章节,反之,低潮章节。

图一

从图一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7本小说这20个章节的情感浓度趋势变化相对集中,没有大起大落的突出变化。那么我们根据高低潮章节分值划分,来进一步看看这7本小说20个章节中高潮章节是否有明显的变化。

下面图二至图九分是7篇小说高潮章节分布情况。纵坐值1,表示章节情感浓度超过17.1,并为情节高潮章节,反之则为内容平淡章节。根据20个章节的高潮章节疏密程度,能够很明显的看出,国内的三篇小说,虽然有连续性的高潮章节,但集中的位置各有不同,有两本小说的高潮章节集中在前几章,使得读者在阅读故事时,读完高潮章节后会为后文高潮章节的等待产生枯燥感。

而包括《流浪》在内地其余三本国外小说的高潮章节主要集中后6个章节,而且是连续性很强。前面章节会有间隙的高潮章节穿插,读者在阅读时,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和高潮章节的穿插,使得读者在受到高潮章节的刺激下,头脑中伴随着对故事画面的不断遐想,加重了阅读者对后面故事情节的位置感和探索欲望。

章节情绪分析

在对小说整体情感浓度的高潮章节分析后,接下来我没来看看小说的情绪对比。我们在生活中的言行举止都能表现出我们不同的情绪变化(兴奋、乐观、焦虑、恐惧),文字亦是如此。文字里同样也蕴含着表达者在写作时为段落赋予的情绪。

小说整体趋势分析

处了情感浓度对比外,小编还根据情绪极值对每本小说做了一个对比,情绪极值表示情感状态正负面情感特性,分数越高表示情感状态越积极,反之消极。

图十是国外小说章节细节情绪分析,图十一是国内小说章节细节情绪分析。纵坐标是情感浓度。从下图中我们能明显的看出国内三本小说的情绪状态起伏比国外小说要大,而且情绪极值相对偏高。小编又根据小说章节章节与章节之间求得了每本小说情绪极值的方差。

图十

图十一

方差从小到大依次是:

图十二

我们都知道,方差是用来度量随机变量和均值之间的偏离程度。方差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方差越小,波动越小,越稳定。从方差值很明显,包括《流浪》在内的国外小说的方差值明显比国内小说低,而且方差范围都小于10。

通过方差比对,我们同样可以回想一下曾被小说翻拍的科幻类型的电影,很少有积极情绪的部分(除了激情戏),而更多的是对前方未知事情产生的恐惧、怀疑和焦虑。《流浪》也正是汲取了这一点,给电影增加了不少让对未知事物和剧情发展的快感。

十一种细节情绪

通过情绪极值表现让我们知道了这7篇小说章节间的情绪走势,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根据细节情绪的变化。语忆文本细节情绪是根据Plutchik情感轮理论体系,识别语义中11种不同细节情绪,例如:愤怒、恐惧、兴奋、乐观、愉快等。

图十三至图二十是小说细节情绪占比分布。小编根据每篇文章的细节情绪平均值对每一本小说做了一个全文的细节情绪占比。将每张图中占比分最高的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特意突出。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包括《流浪》在内的国外小说,虽然占比比值有略微的不同,但突出的正负面情绪却都是一样。

然而国内三篇小说正负面情绪各不相同,通过细节情绪分析小编觉得,《流浪》同另外三篇国外小说在情绪基调上惊人的相同,刘慈欣的小说即便是我们国人的写作风格,但在小说整体的情绪把控上也能做到与国外小说这般相似,这或许不是偶然,而是普遍优秀小说的写作情绪基调所在。

人物分析

人物描绘作为小说的主要支撑点,不仅让章节与章节之间故事连接的更紧密,还在故事中推动整个剧情的发展。所以在这一部分我们从人物角度出发,分别将角色出场安排及人物情感变化作为维度进行分析。

人物在章节中的出现次数

小编取了除主人公外另外两个次要的人物,根据这三个人物在文章中的出现次数做了一个对比。

图二十一至二十八是小说人物出场次数。我们先来看主人公。我们可以将人物的出场次数散点图与上面内容中的高潮章节对比来看,可以发现主人公的出场次数与情感浓度高潮章节分布大致相同,那么可以得出一个小结论,主人公出现次数的多少与文章高潮章节成正比。

再来看看次要人物。次要人物作为故事情节的推动者同样重要。我们从图中对应次要人物的绿紫分散点明显看到,图二十一至图二十四,次要人物出现场次数分散点密集,分散形状大致成一条直线,而图二十五至图二十八,次要人物的分布点上下起伏明显堪比主人公的出场次数。

通过人物出场次数的离散分布结果,小编觉得,国内小说,在人物的分布上虽然有主次之分,但次要人物的出现过于多,次要人物的频繁出现变回压低主人公的出场次数,使得故事没有针对性。而《流浪》的独特在于它在安排人物时同国外小说一样,突出主人公,在次要人物的出场上偶尔在个别章节中稍作突出,使得文章主次分明但次要人物有是无可获取。

主人公情绪在章节中的出现次数

人物的主次之分固然重要,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主人公在文中的出现情况吧。

小编根据细节情绪,并且结合主人公在每个章节中的出场次数,针对主人公在章节内的情绪出现次数做了一个对比分析。图二十九至图三十六是7篇小说主人公章节情绪次数。

小编回顾了一下电影里和小说中的情节,并结合对比结果让小编想到,国外作品在注重剧情发展的同时,减缓主人公在故事中较大的行为表现,而更多的增加了主人公的心里变化和感受,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更深入的与主人公一样感同身受。我想《流浪》也正是汲取了这一点,让它同国外的科幻电影那样有吸引力。

用词丰富性分析

一部小说的整体好坏离不开对丰富词汇的应用,故最后我们从小说的用词角度尝试寻找《流浪》和其他小说的区别。

首先我们先对全文词汇丰富度进行分析。

语忆的词法分析引擎根据字词间的词性关系可以分类句子中每个字词的词性和语法结构。小编针对文章内使用词种最多的两个词性:动词和形容词,分别根据词的出现次数的总和和词种数的总和,求得出了每本小说词的使用丰富度。

图三十七

图三十七是小说词汇的使用丰富率。用词量的丰富率越大说明小说的用词量越丰富,包括《流浪》在内的国外小说,方差值都在0.4-0.5之间,小说用词的丰富,可以避免读者在阅读文章时由于词语单一产生的乏味,并且还能增强读者对接下来发生的故事情节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小编根据动词和形容词分别筛选出了使用率前30的词做了一个对比。

图三十八是国外小说用词频率是7本小说的高频动词展示,图三十九是7本小说的高频形容词展示。从词的使用差异化上来看,包括《流浪》在内的国外小说在词语的使用上分别有:

催眠、勘探、穿越、造梦、栖息、启航、融化,而国内小说在词语的使用上分别有:出来、进行、进入、成为、发出。

图三十八

图三十九

从词频的使用率上来看,国外小说的词汇使用更加有特色,由有特色的词汇组成的句子,对于爱做记录的读者们,通常会在阅读小说时将有情调的词语做标记,这种标记法可以很好地作为下一次写作时的使用范本。

最后,小编选取了每本小说使用次数前三的词做了一个使用率分析。

图四十

图四十是小说使用次数前三的词的使用率。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处了《火星》的动词使用率稍微高了一些外,包括《流浪》在内的另外两部国外小说的词使用率都相对偏低。这能充分的表面这几部小说在词汇的使用上用词相对平均,没有对单一词过高的依赖,而读者在阅读小说时,更倾向于喜欢看的新鲜词汇而不是频繁的单一词汇。

总结

通过上述语忆人工智能文本分析引擎对《流浪地球》和其他原著小说分析的客观原因,让我们了解到,《流浪地球》原著著作之所以这么优秀被作为科幻电影翻拍的剧本,不仅有它新颖人的题材、导演、制作团队,更重要的是诞生于中国科幻第一人笔下的、与国外优秀科幻小说相媲美的优秀原著。

《流浪地球》之所以能身负开启国产电影“科幻元年”的重任想必也是集聚了很多综合因素。优秀的电影导演、强大的制作团队、史无前例的题材剧本以及史诗级科幻小说著作代表,都能代表着在中国电影发展方向又迈出了重要的一大步。

—— 专注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http://yuyidata.com

本站郑重声明:"留学在线"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客服邮箱756005163@qq.com,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相关推荐

留学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