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在线 2024-03-15 12:10:14
在英国求学时,我就读的学校位于斯托克。在同学的推荐下,我加入了英国陶瓷双年展(British Ceramics Biennial)的志愿者队伍,深入走进了小城最引以为傲的瓷器世界。
在英国,那些喝咖啡或茶时习惯看杯底标识的人,绝对是来自斯托克,他们在寻找瓷器上的“Stoke-on-Trent”印记,看看是哪家瓷器厂生产的。
英格兰中心斯塔福德郡Staffordshire位于曼彻斯特和伯明翰之间,郡里有个叫特伦特河畔斯托克的多中心城市,大家习惯叫它斯托克。从这里走出过不少名人,比如“泰坦尼克”号的船长爱德华·史密斯(Edward Smith)出生在斯托克,世界当红摇滚歌星罗比·威廉姆斯(Robbie Williams)也是斯托克人。这里还有个特殊的身份——英国瓷都。
英语中,中国被称为China,是秦的音译,也是瓷器的意思,英语国家曾一度以瓷器来认识中国。最早的瓷器出现在东汉末年,而最早的瓷器出口记录可以追溯到唐代。明清时期,有了早前元代制瓷技术的基础,加之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一群技艺高超的制瓷匠师,江西景德镇一跃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是当时景德镇盛况的真实写照。明代以后,随着以景德镇为代表的瓷器中心的建立和中国制瓷工艺的日臻成熟,大量精美、昂贵的瓷器开始出口欧洲。
据资料记载,1602〜1695年间,荷兰东印度公司大量贩运中国瓷器到欧洲,总数达2000万件。随后,英国东印度公司、法国东印度公司也分别从中国购买大量瓷器。欧洲的王公贵族都以拥有中国瓷器彰显身份的高贵。部分欧洲商人和上流社会人士还开始从中国订制瓷器,因此出现了很多按照西方人审美要求、绘有西文字母和欧洲风格图案的出口产品。而后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大量削减中国瓷器的进口量, 致其市场价格一路飙升,能够拥有一套精致的中国青花瓷茶器几近奢望。这也迫使英国人开始寻找自己制作上好瓷器的方法,陶瓷业应运而生。
1567年,荷兰陶艺家为英国带来了锡釉陶器的生产方法,这种类型的器皿被英国人称为代尔夫特陶器(Delftware),模仿中国的青花瓷,于17、18世纪在伦敦、布里斯托和利物浦迅速发展起来。1730〜1740年间,英国先是在斯塔福德郡生产出质地坚硬且装饰精美的铅釉陶器,一举淘汰意大利一带生产的锡釉陶器和荷兰的代尔夫特陶器,后又研制出替代中国瓷器的奶油色瓷器(Creamware),陶瓷制造业发展迅猛,奶油色瓷器进而成为英国瓷器界的顶流。托马斯·威尔登(Thomas Whieldon)是奶油色瓷器的先驱,他因采用玳瑁斑点釉而闻名。
与此同时,威尔登的合伙人乔赛亚·韦奇伍德(Josiah Wedgwood)带领团队利用已有的技术和材料将威尔登的方法精炼,在胚体与釉料中加入高岭土制成薄、细、白的胚体,经高温烧制后再用铅釉涂覆,制成胎质轻盈、釉色清澈的奶油色瓷器,并创立了以自己姓氏为名的品牌和公司——玮致活(Wedgwood)。为满足当时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对中国瓷器的需求,玮致活于1779年前后推出了一款仿青花瓷的瓷器——珍珠色地蓝釉瓷器(Pearlware),一经问世便名声大噪。
骨瓷(Bone China)是英国人发明的,其配方于1794年确定,坊间对于骨瓷第一人的说法不一,乔塞亚·斯波德(Josiah Spode)被学界认为是第一个生产出骨瓷的英国人。他于1770年在斯托克创立的同名品牌斯波德(Spode)是英国最重要的瓷器品牌之一。
简单来说,骨瓷是在黏土中加入牛羊等食草动物的骨灰,经过高温烧制出的薄胎瓷,以温润的奶白色而闻名。最终成熟的配方主要成分是动物骨灰 (Bone Ash) 、长石 (Feldspar)和高岭土。骨瓷中的氧化钙含量越高,烧出的色泽越好,动物的骨灰正是氧化钙的主要来源。
原料中骨灰含量达30%的瓷器即可称为骨瓷,但只有骨灰成分达40%以上,烧出来的瓷器才能呈现出色泽饱满的乳白色,而质地最好的骨瓷一般含51%的优质骨灰,所以一套上好的骨瓷餐具价格不菲。也正是如此,骨瓷历来都是宫廷专用器皿和贵族收藏珍品,以及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号称瓷器之王,至今依然是英国王室的御用瓷器。
斯波德在1783年开发了釉下蓝色印花转印技术(Underglaze blue transfer printing),并于1816年左右推出经典的“蓝色意大利”(Blue Italian)系列,名声大噪。
这一技术后来也在英国瓷器产业广泛应用,可以说,骨瓷与釉下蓝色转印这两项独门技术的开发与完善提升了英国瓷器制造在世界上的地位。
随着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斯托克的陶瓷烧制产业进一步升级,大规模的陶瓷烧制厂涌现,陶瓷成为在这一区域的主要产业,超过1/2的当地人投身陶瓷事业。小镇以陶瓷繁荣,却也导致了环境严重污染。烧制陶瓷时未经处理的废气从烟囱中排出,弥漫整个斯托克,工人们不得不忍受着高温酷热和污浊空气劳作。
工业革命浪潮不断推进,斯托克周边的城镇迅速发展。1910年,包括斯托克在内的6个小镇合并为多中心工业城市,这也是出生于此的英国文学家阿诺德·贝内特(Arnold Bennett)小说中最常提到的五镇(有时也称六镇)。其实贝内特离开家乡后很少回去,但家乡却通过他的小说在文学上获得了生命力,贝内特也因此成为20世纪英国文坛最具地方色彩的作家之一。
随着环境保护和劳工保障的种种政策调整,自1951年起,斯托克陶瓷烧制企业减少了一半,1974年再次缩减,早已没了当年的繁荣景象,但依旧是英国陶瓷工业的中心,也是回首工业革命热浪的主要游览地之一。
斯托克的大街上鲜有高楼大厦,周边保留着许多18世纪的陶瓷工厂和烟囱,虽已不再投入使用,但英国人把它们变成了瓷器店或博物馆,成为英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徜徉在各种厂房间,仿佛一下子置身于18世纪那个热闹的时代,烟囱林立,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炉火冲天,陶工往来⋯⋯
在斯托克读书时,每次从市中心买完东西坐公交车回学校,总能路过一片厂区,门口两栋白楼间横着的铁制标牌上写着“斯波德工厂”(SPODE WORKS),但大门紧闭,空无一人。我一直好奇里面有什么,直到我做了英国陶瓷双年展的志愿者,才使我长久以来的好奇心得以满足。
双年展的展厅就设置在斯波德工厂里面,第一次去时我没找对地方,在厂区内转了好大一圈,路过很多间原先的办公室。虽屋门紧锁,但从窗户可以窥见里面的样子:桌上摆着很多没烧好的瓷器,地上到处堆着没上色的盘子,还有大量的文件,以及电脑、打印机等办公用品。看着这些“废墟残骸”,突然有种来到死城的错觉,仿佛人烟一夜之间蒸发了。
志愿者的工作很单调,但又充满趣味。每天站在自己的固定位置,看好负责区域内的展品,回答参观者提问或分发艺术家手记等宣传小册。每天下午茶时间,可以去茶饮区要上一份英式红茶,茶壶和杯子都是斯波德的经典瓷器,当然也可趁休息时跑去其他区域参观。我最喜欢的展品是一条“毛巾”,虽然是骨瓷展品,但看上去像极了柔软的毛巾,仿佛可以看到在风中摇曳的毛线茬。展厅设有游客自己制作瓷器的区域,从捏陶、定型、上釉到烧制都有专门的陶瓷艺术家教学。我当然也趁着下班时间偷学了一些,亲手制作了茶杯和陶瓷盘,如今都陈列在我的书架上,时刻提醒着我那段有趣的时光。
教我捏陶的陶瓷艺术家彼得·琼斯(Peter Jones)是原来斯波德瓷器厂的员工,他说在斯托克几乎每家都曾有陶瓷从业者,但如今大部分人已离开这个行业。他向我介绍说,斯波德是英国第一家骨瓷公司,也是英国四大陶瓷品牌之一,至今近250年历史,蓝白骨瓷一直是斯波德骨瓷的经典花色。斯波德的品牌曾光芒万丈,1806年, 英国王储威尔士亲王乔治·奥古斯都·弗雷德里克(George Augustus Frederick)及弟弟克拉伦斯公爵威廉·亨利(William Henry,后来是乔治四世的继任者威廉四世)前往斯波德位于斯托克的工厂。斯波德瓷器的清雅宁洁深为威尔士亲王喜爱,首次被指定为皇家瓷器专供商。威尔士亲王成为乔治四世(George IV)后, 其品位依然未变,斯波德再次荣膺皇室供应商尊荣。1823年,斯波德受东印度公司邀请,制作了一套价值400英镑、共1300件的餐具, 成为英国瓷器史上一大盛事。后来随着骨瓷技术的普及和各大瓷器厂规模的扩大,加之斯波德初代创始人陆续离世,斯波德家族将名下所有公司股份卖断给合伙人威廉·科普兰(William Copeland),原始品牌也开始走下坡路。此后品牌又几经转手,2009年被英国陶瓷品牌波特梅里恩(Portmeirion)买入,但品牌的影响力大不如前。虽然现在市场上依旧可以买到斯波德瓷器,但位于斯托克的这家曾号称英国最大的瓷器工厂因为金融危机,在没有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宣布倒闭,之后便锁了门成为现在的样子。英国陶瓷双年展走进倒闭后的斯波德工厂,希望可以向大众再次展现这里的历史和故事,更希望可以得到资助重新组建斯波德工厂。
如今的斯托克早已没了往昔的繁华,但依旧不乏那些享誉世界的瓷器品牌,如玮致活、艾玛·布里奇沃特(Emma Bridgewater)、皇家斯塔福德(Royal Stafford)等。周围的斯塔福德郡大学(Staffordshire University)、伍尔弗汉普顿大学(University of Wolverhampton)也设有陶瓷陶艺专业。精美的陶瓷工艺依旧在手工艺人和艺术家手下得以传承、创新。在真正了解这段历史后,每每看到出自英国的精致瓷器,我的脑中总会浮现一句话:把美丽赠予新人,把沧桑留给自己。
本文载于《世界知识画报》杂志
2023年第8期
责任编辑:SU
2023-07-04
2023-05-12
2024-01-04
2023-07-03
2021-04-07
2023-05-23
2022-08-24
2023-09-04
2023-05-15
2023-02-20
2023-05-25
2024-03-01
2023-06-27
2022-04-28
2023-06-27
2021-11-01
2023-06-29
2023-08-30
2023-07-17
2023-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