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在线 2024-03-16 10:34:33
岁末年初,已经热闹了整整一年的音乐剧市场被狂热的“法扎”迷们推到了沸点。法语音乐剧《摇滚莫扎特》以掀翻屋顶的热度结束了整整20天的演出,在让很多演出界人士和普通观众目瞪口呆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关于音乐剧市场的新思考。
与此同时,上海戏剧学院的一个音乐剧本科班的招生简章也引发了关注。在这个今年开始的全新招生项目中,上海戏剧学院将与美国音乐剧学院(AMDA)进行联合招生。通过1年国内学习、3年美国学习的“1+3方式”,以中英文双语培养音乐剧表演人才。
这应该是国内音乐剧领域,第一次尝试中美联合招生教学的方式,培养音乐剧专业演员。
为什么要把学生直接送到美国学习音乐剧?毕业之后他们是否会回到中国?目前国内培养的音乐剧人才究竟能否适应市场的需求?而这个中美联合培养的本科班究竟需要怎样的学生?又有多少学生能够达到其间的要求?
在这个引发很多好奇的招生计划背后,澎湃新闻采访了这一招生计划的策划人、上海戏剧学院音乐剧中心的教授王洛勇。作为“百老汇华裔第一人”,也是迄今唯一在百老汇舞台上演出过男一号的演员,王洛勇这些年一直在专注于音乐剧人才的培养。此前,上戏已经招收了6届音乐剧表演本科班。而今年这个班是在原有本科班基础上新增的。
王洛勇表示,新开这样一个音乐剧本科班的教学计划,有很多现实原因,诸如美国有着更适合音乐剧人才的环境土壤。但本质上,他希望以此来对当下国内的艺术教育质量进行一种倒逼。与此同时,也是希望培养将来能够直接打进百老汇、真正和国际接轨的音乐剧人才。
“我经常在想,我的经历很特殊,是在社会大变革当中的一个偶然机会产生的,但是能不能复制?我觉得完全可以复制。”王洛勇直言,如果这个班办下去,未来就会有更多中国人像他那样直接站在百老汇的舞台上。
王洛勇
澎湃新闻:能否介绍一下为什么会招收这样一个中美合作的音乐剧本科班?
王洛勇:中国戏剧已经百年了,真正能站在美国百老汇的舞台和世界舞台的中国演员真的是凤毛麟角。
我觉得中国文化走到今天,已经到了一个不得不由一个有国际视野的团队来讲中国故事。我们在全世界的文化平台上,我们不会介绍今天的自己。中国今天出去演出的仍然是民乐合奏、杂技团、戏曲的演出。
自从我成立了上海戏剧学院音乐剧中心之后,我的使命就是培养具有国际能力的、能够讲好中国故事的新一代中国文化代言人。
在我们已有的音乐剧教学当中,我经过了六年的摸索,发现中国学生的弱点在于太注重技术,而不注重修养,也就是数理文科这些理论知识,中国的普通的演员实在是太差。中国的演员,像我这样考上戏的,过去都一直认为是文化不好,形象还看得过去的,四肢比较发达,头脑比较简单的人,才去参加演艺界的考试。
文化表达其实更多地取决于一个人的思想,取决于一个人的修养,取决于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可长期以来,我们的演艺界,基本上是按照国际上的模特标准来选演员,在这个漩涡里转。
我们看到奥斯卡上面每每得奖的都是欧美的学霸们,就会知道我们跟欧美的差距太大,无论是知识结构、修养水平、人文意识,我们都有差距。
最近大家普遍都在说,全国的艺术院校专业里,音乐剧专业的学生压力是最大的。因为什么都要会,什么都要演。但其实,跟国外对等的学生的压力比,他们连50%都不到。
所以我觉得可以用一种倒逼的方式,来冲击上戏这样的一个高高在上的艺术殿堂,这些俊男美女们舒服的感觉。我觉得任何事情只要有竞争,有对比,我们就很容易找到相互之间的差距和动力。
大概在三年前,我就跟美国音乐剧学院在谈合作。这个学院已经有了60多年的音乐剧办学经验,百老汇上30%左右的演员都是出自于这个学校,《汉密尔顿》里面甚至达到70%。这个学校招收全球各个国家地区和种族的学生,他们来自不同文化背景,来学习百老汇最好的表演技能。但这么多年来,华裔的学生普遍还是偏少。
所以,我们办这个班的很大原因,就是要训练出一个更有这种能力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团队。
澎湃新闻:这个班具体的培养模式和生源要求是怎么样的?
王洛勇:就是用“1+3”这样的一个方式,他们第一年的基础学习在这儿。一年的专业基础学习之下,他们的英文程度达到雅思6.0分,就可以去美国音乐学院学习了。
在上戏这儿学过一年,我觉得他们永远会视自己为从上戏走出去的,也是从上海走出去。有朝一日他们又能够回到这里,再服务于中国观众。我觉得那就是我们最好的结果。
但上这个班的学生,首先英语得好,近一年内要取得6.0的雅思或80分的托福成绩。你光会唱会跳,你英语大字不识,我不相信一年之内能够把这个雅思和托福分给考够,这个就已经限定了。除非有一些孩子有特殊的条件、特殊的能力,咱们都不排除。我相信奇迹发生,但是按规律来讲,我认为今天的普通高中生更有这个能力。
澎湃新闻:所以您更偏向于招收普通高中生?
王洛勇:也并不是限于高中生,艺校生都是可以来报的。但从英语的门槛来说,高中生和其他国际生的概率可能更高些。我认为更多的希望在普通高中生,他们有相对完整的教育经历,这样的一个教育经历对他们聆听技术、思考问题、做出独立判断能力的水平,相对有更大帮助一些。
现在普通高中生的文化基础普遍比各地的艺术院校附中以及艺校生要好得多。但是普通高中生在过去的十年里面,接受的艺术课程并不是很多。
我觉得用这样的一个方式来培养中国新一代的表演系学生,其实是提高中国文化代言人素质的一种努力。这也使上海戏剧学院音乐剧专业有了一次彻底的改革。我们原来那个高考班还在,但这个班是另一种尝试,未来每年都会招。
澎湃新闻:您觉得在国内的这个土壤里面要培养出真正跟国际接轨的音乐剧学生是可能的吗?
王洛勇:可能,但是学生吃的苦要大。现在国内的学生受到的干扰和诱惑很多,一年级学业还没上完,各大经纪公司就像苍蝇一样,一拥而上就来签我们的学生了。我们的学生有些是为了尽早独立,不让父母继续给自己付学费,他们也迫不及待地在上戏期间上各种剧组和综艺节目。在这样的一个崇尚明星的大时代里面,对基础课的学习,对人文知识修养的学习,甚至他们认为对那些“没多大用处的”一些科目的学习,他们就不重视。
澎湃新闻:您在那个国内和美国百老汇都呆过,您觉得最大的差别是在哪?
王洛勇:我们的艺术院校鼓舞了大部分的孩子要当明星的野心,却没有真正培养出他们向艺术标准低头,苦练基本功,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向中国优良文化学习,向世界先进知识学习,这样的一个学习态度来。这是今天中国文化工作者跟发达国家最大的区别。
澎湃新闻:听说上戏音乐剧班的设置和美国基本是一样的。但这样还是要把学生送出去,是因为那边的环境还是师资?
王洛勇:市场在那啊。
音乐剧本身就是个舶来品,戏剧也是个舶来品,就像交响乐歌剧芭蕾舞都是舶来品。那么我们想想看,如果一个外国人学习武术,学习中国的二胡,那必须到中国来,学习中国的京剧必须到中国,起码生态环境要大一些。
但我不觉得中国今天没有的东西,将来就没有。所以我觉得在目前这个情况下,我愿意利用国际的资源来帮助我们下一代。
澎湃新闻:市场在那的话,将来毕业的学生是否就很可能留在那里?还是说您希望他们留在那里?
王洛勇:我们这个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为今后十年之后这样的一个市场来做准备。
他们在国外学三年到四年,在国外实习两年,完了再做两年的研究生。七八年后回国来正好是中国市场成熟的时候,而不是在今天看到的还不够成熟,还有些简陋,还有些不具规模。但现在是一个酝酿期,各方面其实都在蠢蠢欲动,其实缺的就是人才和团队。
音乐剧,一定是都市文化的产物,而且是幸福生活的产物。当人们生活在都市里面,安居乐业,合家欢了之后,音乐剧一定是主打的。
一个小小的《狮子王》在上海迪士尼就演了一年多。但我们中国自己的作品,有哪一部能够这样全家老小一起去看,花钱自己买票去看,可以每天演,演一年多的?没有啊。就是说我们起码得超过迪士尼的水平,老百姓才会买中国音乐剧的账。因为中国老百姓欣赏水平非常高。
另一方面,这些人毕业后如果回国来加入我们的教师团队,那一定会让我们的教学质量成倍递增。
澎湃新闻:三年都在美国学习,学费成本应该会很高吧?这是不是又给生源增加了一道很高的门槛?
王洛勇:在美国的学费按照当地大学的标准大概25万人民币一年,生活费也要自理。国内的一学年是18万人民币。
相比起来这和美国其他大学比并不算高。毕竟是美国音乐剧专业最顶尖的大学。我看了数据,去年我们国家留学在北美的学生是以百万计。可以看得出来中国能承受这样学费的家庭也很多。当然我们也会设立奖学金,也会联系各种各样的方式,也会帮助一些真正有才华的孩子。要有这样才华的孩子,我个人都会支持他,家里贫穷的我都会帮他。
澎湃新闻:那您第一年准备招多少学生?
王洛勇:一个也招,十个也招,我们不封顶。不封顶的原因在哪里?这个里面说不定会有人学不下来,也有人被淘汰。
但是我觉得只要他们能达到我们的要求之后,我们会全力以赴地来帮助他们,来实现他们的梦想。其实就是在培养那些打入百老汇的未来人才。不打进百老汇,你就看着英国和美国分这么大一个音乐剧市场吗?
澎湃新闻:想聊下国内音乐剧的情况。现在已有的音乐剧专业学生的去向怎么样?因为您刚才提到国内这个市场还是不太健全。
王洛勇:我们的学生40%能去上海迪士尼,大概有10%的学生考研, 30%左右的学生能在外面拍影视,10%到15%的学生在搞儿童教育,目前为止,闲在家里没事干的学生还是不多的。
澎湃新闻:那就是专业从事音乐剧的人的其实也并不多?
王洛勇:其实也并不是这样,在国外呢,表演人才教育已经有一个趋势,就是唱跳演三合一。音乐剧要求最高,不光要会跳,不光要会唱,还得唱中文和英文,还得会演。为什么我们每年报名的六七百人,顶得上普通表演专业的上万人报,因为会自己先把自己筛掉。五音不全的、腿脚硬的,协调力差的,不识谱的都不敢来。
影视演员只需要学着三合一就可以了。你学完了音乐剧,你可以演电视、可以演电影、可以演话剧。但是你学完了电影学院的表演,你演不了话剧,你演不了音乐剧;你学完了舞蹈学院的舞蹈,你演不了话剧,你演不了音乐剧;你要学完了音乐学院的音乐,你还是不会表演,还得从头来,所以其实未来的趋向只要学了音乐剧,你什么都够了 。所以音乐剧人才就是一个集大成最具创新的一个行业。
澎湃新闻:但音乐剧是个系统工程,并不是单一个表演人才培养可以解决国际接轨问题的。
王洛勇:对,我们上海戏剧学院在我们音乐剧中心成立以前,甚至还没有舞台监督这个行当,之后才开始有这个专业。但不要把这么大的一个历史使命压给我。
我目前的精力就是培养人才,中国现在没有真正能够写音乐剧的作曲,没有真正懂得音乐剧结构的编剧,没有真正娴熟的音乐剧导演。更不要说舞台自动化的设计、新材料的研发开发、新型舞台自动化程序的创新,不要说音乐剧,整个戏剧界都没有,只有到迪士尼乐园里面才有。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还是要国际合作。
我们在实现自己理想的同时,不要让自己好高骛远。我们的原创剧本在抓,我们的教师团队在进修,我们的技术和设备都在看最新的东西。最终就是希望使教学能够在一个国际交流中获得一种新鲜的视角和希望。
澎湃新闻:今年是音乐剧大年,各种引进剧,还有很多中文版的音乐剧作品特别多,但也冒出了很多声音,包括音乐剧本土创作很困难,外来艺术形式水土不服,你怎么看?
王洛勇:说这些话的是悲观主义者。就像我记得2000年, Costa咖啡和星巴克咖啡老板在百老汇找到我,想把整个中国的代理交给我,当时我跟中国金融界的人讲这个事。他们都跟我说,王洛勇,中国是个喝茶的民族,搞什么咖啡,首都机场有一个咖啡店,开了十年了不死不活的!
但是当我2002年回国,我看到上海石门一路上有一个小小的星巴克。到了2008年,一转眼满中国大地都是星巴克。
所以回答你刚才那句话,中国的音乐剧一定是最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一个行业。在百老汇,《汉密尔顿》演出近五年大概是17亿美元的票房。在全世界,你可以看到德国、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韩国没有一个国家的音乐剧是不发展的。所以好的音乐剧大家都在期盼,滥竽充数粗制滥造的音乐剧,一定是没人看。我对未来是充满信心的。
2023-07-13
2023-10-27
2021-10-26
2022-02-24
2024-01-14
2022-04-24
2023-10-18
2023-06-19
2024-01-30
2023-06-21
2023-02-02
2023-06-01
2021-01-15
2021-12-07
2022-01-19
2021-12-16
2023-10-18
2022-05-19
2023-05-19
202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