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纽因音乐学校学费_

留学在线   2024-03-18 11:15:23

看点 在育儿的道路上,观点五花八门,现实更是复杂——到底是用纯粹的包容鼓励孩子,还是用压力去驱动孩子,此间平衡实在难以把握……文中妈妈从一位音痴,到带着孩子跌跌撞撞闯进音乐名校,在这个过程中她认识到,孩子从兴趣到热爱必然要走过一段辛酸的荆棘之旅,而其间家长能做的就是在关键的节点推娃一把。

支持外滩君,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文丨Lynn 编丨Leon

大家好,我叫Lynn,两个孩子的妈妈,现居青岛。

2022年,儿子考入被誉作“天才音乐家摇篮”的耶胡迪梅纽因(青岛)学校,学习小提琴。

我的本职工作其实是翻译,和先生同属“音痴”,家里也没有任何人是搞音乐的。作为音乐门外汉的家长带着一个琴童,一路上并不如古典音乐般美妙浪漫,反倒是磕磕绊绊、辛酸苦楚。

为人父母之初,常会对教育有诸多天真的设想,不如意后又往往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而带娃之旅,恐怕就是一个时时自省,最终与现实握手、相洽的过程。

诚然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世上也无万能的育儿“圣经”,但是仍存在着许多共性问题。这里,且跟大家分享下自己育儿的经历和感悟。

在关键的节点“推”孩子一把

还记得娃在美国上的幼⼉园有间⾳乐教室,墙上挂满了各种乐器,⽼师常常在此演奏不同的乐器。和孩⼦们做游戏。这段时光,仿佛在娃的意识荒漠中抛下了⼏粒⾳乐种⼦。

后来为了带娃体验更多元的⽂化,我们辗转到其他国家的国际学校。因为下午放学太早,觉着孩⼦每天疯玩也不是个事⼉,就带他去附近的⾳乐学校试课,不料他⼀眼就相中了⼩提琴。

从那一眼的初遇到成为一名琴童,中间隔着十万八千里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多年来这句话深入人心,但作为家长真的教育实践后发现,它恐怕并非没有值得商榷之处。

孩子来到世界上,对很多事情都充满了好奇,东看看,西瞧瞧。有人会说,如果孩子不尝试,怎么知道自己喜欢哪个,不知道喜欢哪个,又怎么能坚持下去。

这话看似看似逻辑正确,却忽略了一个最大的漏洞——娃的兴趣和他们的身高一样,都在不停改变。

儿子3岁的时候,对《小猪佩奇》《汪汪大队长》痴迷得不行,可是5岁以后又会对奥特曼爱不释手,即便把佩奇玩具摆他面前,也绝对会视而不见。

兴趣的航道改之又改,结果是,他会永远只停留在起跑线上。

很多家长给娃光课外班就报4个以上,非得把体育,艺术,学科等全部覆盖。这么做说不上有什么问题,德智体“全面开花”嘛。除了小提琴外,我家娃也去参加游泳训练,假期还会去上书法班。

可同样是给娃尝试不同的兴趣,我见过很多家长最后陷入失望。

一类是什么都管,门门要出好成绩,结果所有的兴趣都给鸡成了垂头丧气;

一类是什么都不管,家长把娃送进兴趣班,自己在外面优哉游哉地玩手机,结果可想而知。

还有一类好一些,是让娃遍尝所有兴趣,然后择其爱好从之,但家长仍把信任寄托在单纯的兴趣上。就我身边的例子来看,这类娃最后多数也一无所长,因为在体验的路上,兴趣不一定能找到,娃却无数次记下两个字,“放弃”。

这让我意识到,兴趣是需要培养、也是可以培养的,但另一方面,兴趣一定是需要坚持的。所以我推娃的⽬标从始⾄终很专⼀:选了⼩提琴,然后坚持练下去。

我知道家长间会传不少“神童”的故事,说某某的孩子从不刻苦练琴,一学就会。其实那都是骗人,编造这些故事,只是为了满足虚荣心。

即便19世纪最重要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小时候都是被他爸爸关在小房间里,完成练琴任务才能获准吃饭。如果他爸爸觉得拉得不好,不会让他吃任何东西。

莫扎特的天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仅有绝对听力,还拥有影像记忆,只要听过的曲子立即能弹奏出来。天赋如斯,他父亲仍然带着他遍访名师,督促他勤学苦练才有之后的成就。

绝不是说在今天还要去提倡棍棒教育,这又是走极端。然而,我觉得在关键的节点和层面推娃一把,是家长真正需要下意识去做的。

尤其是像乐器这样的技艺,任凭孩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真的能学成么?对于几岁的孩子来说,感兴趣是一瞬间,放弃一件事儿也可能只是转瞬间……

国外启蒙,国内打好底子

幸好家⾥没有⼀个⼈懂乐器,否则绝不可能那么快就同意他的选择,直到⼀年后才知道,⼩提琴是最难⼊⻔的乐器。钢琴不存在⾳准问题,一个键⼀个⾳,然而⼩提琴即使⽼师⼿把⼿教,都不⼀定能做对。可谓失之毫厘,差以千⾥。

儿子刚接触音乐的时候,在国外遇到了一些特别会鼓励孩子的启蒙老师。娃的⼩提琴⽼师是⼀位年轻漂亮的乌克兰⼥孩,即便娃上课很拉垮,她也会⽤⽆⽐夸张的词汇来夸奖他,随后才指出需要改进的地⽅。

为了辅助练琴,我们还专⻔找了⼀位⽼师教娃唱谱,可娃明显不太上⼼,我去陪了一节声乐课才知道原因。那位⽼师是⼀名上了年纪的英国⽼妇⼈,教学模式有点刻板严肃,难怪娃⼀进⻔就开始打哈⽋。

那段时间,尽管我们还学了钢琴,但也只是为了辅助⼩提琴练习。娃⽤⼀年内时间快乐地完成了⼩提琴启蒙,直到回国后跟了国内的⽼师上课,才知道中外教学差距有多⼤。

在启蒙阶段,国内⽼师⾮常注培养孩⼦扎实的基本功,⽽国外的⽼师则真的是在培养兴趣。两者虽然都在⼤浪淘沙,国内的教学⽅式有利于资质⽋佳但意志坚定的琴童,国外的教学⽅式更适宜天赋型⼉童。

那时选择回国好像冥冥之中注定娃要⾛专业路线。以我们对娃⾳乐天赋的评估,似乎不适合⾛纯粹快乐教学的路⼦,再在国外学下去,错过打底⼦的最佳时期,也可能真的就只能学个兴趣。

这样带着5岁的儿子回国后,我们本来也考虑了国内的央⾳附⼩和上⾳附⼩,但它们⼀般都只招四五年级的学⽣。故而,偶然得知英国耶胡迪梅纽因学校在⻘岛开了全球⾸家分校,欣喜异常。

本校位于伦敦的梅纽因,可以说是全世界⼩琴童⼼中的圣地了。著名⼩提琴家吕思清即出⾃该学校。他又作为创校校长,在青岛开办K12分校,全⾯引⼊了英国梅纽因的教育理念与培养体系。虽是⾸次招⽣,但参考梅纽因英校建校⾄今在校⽣⼈数从未超过百位,申请难度可想⽽知。

下定决心后,我和儿子开始了漫长的备考环节。

考上名校后,泪水汗水比以前更多

我们备考大概用了半年多时间,每天七八个小时的苦练,即便对于一个成人都不容易,何况对于一个五岁的娃。

看着娃的肩胛骨被琴磨出血又结痂,新肉刚长出又磨破,说不心疼是假的。说坚持梦想从不想放弃也是假的,只是日子每过一天,又多了一点儿不放弃的理由。

那段日子最是难熬,恰恰也是成长最快的。

眨眼间到了面试那天,先是演奏两首曲目,接着听力、视奏、视唱的难度对5岁娃无不是越阶挑战,如果以为这就结束了,那简直太天真,最后的沟通环节据说才是噩梦的开始,据说有的娃被问到巴赫哪年去世的。

梅纽因(青岛)

踏进踏进校园的那一刻,觉得之前所有的努力和泪水都是值得的。

学校坐落于青岛美丽的唐岛湾滨海公园内,每—座建筑都充满音乐的韵律、节奏和灵动;

115间独立琴房和音乐教学工作室经过专业的声学设计,在隔音、吸音和声场上均能达到国际一流的演奏标准,能为每个学生提供独立的专业练琴空间;

老师们也非常专业,堪称业内翘楚,柴奖得主、央音教授比比皆是,还会有伦敦本校的老师、美国和欧洲的音乐教授指导教学……

光环迷人眼。本来以为考上梅纽因学校后,可以从此躺平,没想到娃的眼泪⽐之前还流得多。

在我们的眼⾥,娃已经⾛上了“专业道路”,可在教授的第⼀节专业课上,才感受到什么叫云泥之别,娃除了对⾳乐的感知⼒受到教授的肯定,其他简直⼀⽆是处。

也是那时我们才知道基本功的重要性。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天赋根本⽆法施展。

教授开始严格调教他的基本功,可纠正以前练了⽆数次的姿势和⼿型,真是⾮常痛苦的过程。

转眼间已经在梅纽因读书一年有余,娃的成长有目共睹。不仅数次代表学校赴北京、宁波等地参加全国巡演,还有幸参加了吕思清校长的大师课,受益匪浅。

想站在舞台的聚光灯下享受鲜花和掌声并不容易,尤其是在梅纽因学校这样天才扎堆的地方。

儿子的老师Patrick Lechner说:“成功没有捷径,无论你多么有才华,都必须付出努力。”只有每天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的苦练,才能真正拉好小提琴。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为了不打扰邻居休息,深夜十二点在车库练琴已是常态,饱受蚊虫叮咬和寒冬酷暑之苦。

每天练琴四小时起步,从未中断一天,哪怕住院做手术,也不敢在手背埋留置针,怕耽误练琴。在医院的过道里,没有窗户,没有常明灯,不得不打着手电筒看谱练习。

每当看到孩子娇嫩的手背上密密麻麻的针眼,总仍不住潸然泪下。即便做完手术,躺在病床上无法拿琴,仍要坚持做手指练习。

如果不进行基本功训练,是无法演奏乐曲的,说实话训练基本功是一项无比枯燥乏味的事情,而且要日复一日的练习。

就算有了基本功,也还不能将一首曲子演奏得优美动听。每个音的处理,音与音的变换,句与句的衔接,如何更具有歌唱性,是一件极为琐碎繁杂的事情。

于是放弃的念头无时无刻不在跳出来,我气得砸过琴,折过弓,可娃每每抱着残破的琴和弓默默流泪,却始终没有说过放弃,做家长的也只能再咬牙坚持。

以我的分析,娃至今没有放弃过小提琴,可能源于平时对他的引导和体育锻炼的影响。

他从三岁起便在国际泳联指定的训练中心跟着奥运选手们一起训练,他们那种突破人类体能极限的体育精神,无时不刻不在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即便娃当时懵懵懂懂,也坚持每天顶着炙阳暴雨参加训练。真没想过通过游泳出成绩,意外培养了他吃苦的意志。

除此之外,和娃保持密切良好的沟通也是十分必要的。引导他去思考,而不是命令他去做事。会常常和他探讨练琴辛苦的问题。

我先问娃假如从美国到中国,坐飞机和游过太平洋,哪个更快?他自己体会过坐飞机需要十几个小时也很辛苦。娃回答坐飞机后,我告诉他的小提琴家梦想就是中国,梅纽因学校就是那架飞机,娃一下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接着我问他假如不学小提琴了,改做其他的会成功吗?他说不知道。我告诉他会成功的,只是每一个成功需要付出的努力都一样多。如果现在改行干别的,要把之前三年吃得苦再吃一遍。娃听完直摇头,表示坚决不放弃小提琴。

许多人看完娃的表演,赞他有天赋。可在我们看来,他只是一个从未放弃过的普通小孩。也许他最初喜欢过,但远谈不上热爱,所以没人知道他的天赋是不是小提琴。

直到娃发现自己一直在做的事情可以换来聚光灯,换来人们热烈的掌声,换来芬芳的鲜花,换来无比的自信和荣耀。

他很享受这一切,于是在某一刹那,娃决定把自己做的事情变成了热爱。

推娃,推的不是名校

在⻘岛梅纽因读书,学费20万起步,但与学校为孩⼦提供的教学资源相⽐,收费并不算高。

家有琴童的都知道,学习⼀⻔乐器堪⽐吞⾦,除了学费,⽇常购置乐器及维护保养都是⼀笔不⼩的⽀出。就拿⼩提琴来说,⼊⻔级的从⼏百到⼏万不等,可如果想要购买⼀把质量上乘的⼩提琴,⾼昂的费⽤绝对让⼈望⽽却步。每次娃去上专业课,都嘱咐他离价值百万以上的琴远一些,生怕发生什么意外。

我们当时选择这所学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愿意放弃孩⼦的⽂化课——如果上央⾳或上⾳附⼩,未来只能坚定地⾛⾳乐这条路。娃⻓⼤有了⾃我意识后,如果想改⾏就难了。除了专业课外,梅纽因学校对于⽂化课也极为重视,⽼师多从清北等顶级名校毕业。

还有⼀个让我们⼗分满意的是学校极为重视英语,这⾥的英语课在⽂化课中的⽐重很⾼,⾮常有利于为孩⼦将来出国留学打下基础。儿子现在的英语学习和阅读习惯,保持得都不错。

这⾥的学习氛围相⽐起公⽴学校来说⾮常宽松。孩⼦读⼀年级时,全年级只有两个孩⼦,到⼆年级也只有四个孩⼦,所以⽼师甚⾄可以根据每个孩⼦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教学。

前阵子禁不住闺蜜的怂恿,去看了黄渤主演的电影《学爸》,号称可以提升“鸡娃”段位。

电影《学爸》剧照

电影里黄渤饰演的雷大力,闫妮饰演的刘真真以及火嫂等组成了一个鸡娃群。一所好学校成了他们唯一奋斗的目标。无论你追我赶买学区房、还是勾心斗角当特长生,都是围绕考入一所好学校进行的。从头到尾,没有一句关于问孩子长大以后想干什么的对白。黄渤唯一对孩子的期望,就是像妈妈一样考个好大学。

虽然电影最后毫不意外地回到主旋律,鸡娃群集体幡然醒悟放弃鸡娃,孩子们欢乐的笑声溢出了荧屏,主题曲的歌词都是“顺其自然”,母慈子孝的气氛看起来很圆满。仔细一琢磨,这不又躺平了吗?

看完电影我写了篇随感,没想到过一会儿,导演苏亮给我发来信息,聊了对当下鸡娃家长的看法——他的创作初衷,正是呼吁理性“鸡娃”。

非理性鸡娃的家长,和几年前疯买P2P的是一波人。真正可怜的是孩子们,他们和“鸡娃”这个词一样身不由己,褒贬全由他人定义。

在育儿上犯错误不可避免,能时时自省便是合格的父母。说实话,我自己也走过不少弯路。曾经错过,未来更不可预知。

但带娃成长过程中,我学到的一件事是,推娃最重要的是知道往哪推。推娃,推的不是名校,而是人生目标和学习习惯。好的学校,也只是实现目标的一种工具。

*本文配图除特别说明,均来自作者。

本站郑重声明:"留学在线"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客服邮箱756005163@qq.com,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相关推荐

留学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