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第戎音乐学院_法国第戎音乐学院排名

留学在线   2024-04-18 11:15:19

...

初见李翰林,是在位于山茶坊C86的李翰林博士音乐工作室。彼时聂耳音乐周刚刚结束,由他担任团长的云南响弦重奏乐团,与31支海内外的青年管乐团同台竞技,并在“聂耳杯”公开组(重奏组别)中荣获一等奖殊荣。

这相当于管乐届的“中国音乐金钟奖”,也是“聂耳”青少年管乐艺术周举办以来,首个获重奏组一等奖的云南管乐团,对于李翰林来说意义非常。

地道的昆明青年、音乐学教育博士、践行音乐公益的志愿者……用音乐打开世界之门的李翰林,也正尝试着用音乐与家乡链接,用这门无国界的“语言”让更多人“读”懂昆明。

打开另一扇门

工作室中有不少乐器,李翰林一一做着介绍。无论是管乐还是弦乐,他都能做演示。沉浸在音乐的语言中,他是快乐的。

李翰林坦言,自己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4年级开始学单簧管,考进四川音乐学院,到进入法国第戎国立音乐学院、泰国希玛隆大学完成硕士和博士学业,在他年轻的履历里,音乐一直相伴。

“音乐是我的‘钥匙’,帮我打开了另一扇门,认识了另一个世界,我也乐于将这把‘钥匙’分享给需要的人。”李翰林说,因为大学就读的是四川音乐管乐教育专业,让他对音乐和教育的结合有了深刻的认知,大三那年参加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他的兔子洞音乐普及教育项目成功获奖。并在毕业之后,立即落地实践。与创业伙伴在成都和崇州落地之后,完成博士学业的他,又把他热爱的事业带回了昆明。

与昆明事业同时起步的,还有他践行公益音乐的脚步。

帮经开区五小训练合唱团、向需要的学校捐赠乐器、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的学校义务教学,每年坚持4至5场的公益演出……这让他与同龄人相比,少了许多社交和休息的时间,但他和伙伴们却乐在其中。

李翰林说,自己喜欢很多音乐家,喜欢很多种类不同的音乐,但偶像是张桂梅老师。“张老师站在讲台上擦着黑板,瘦弱的身躯周围粉尘飞扬,手指上还贴着各种膏药,在黑板上画上党旗宣誓……”他说起一部关于张桂梅老师的纪录片中,让自己最为触动场景,眼睛竟有些湿润,这个细微却深刻的“音符”,成为了他的又一把“钥匙”,推开了公益之门。

用音乐“热爱”昆明

2023年,聂耳诞辰纪念110周年,李翰林在6月做了个决定,组建一支云南本土管乐重奏乐团,为云南赢得荣誉。乐队的组成,有他的同学、好友,还有学生。从决定组团、购买曲目版权到比赛,20多人一个多月日以继月的练习,云南响弦重奏乐团在“聂耳杯”公开组(重奏组别)中荣获一等奖,让更多人知道了,在聂耳故乡,边疆云南,也有优秀的乐团。

又见李翰林的上午,他正在工作室与伙伴们策划一场昆明音乐微游学city walk。海报中,翠湖周边的历史人文景点地图,被他们设计成了月琴的形状,那是聂耳最喜欢的民族乐器。

在云南图书馆门前朗诵郭沫若的诗篇,学习柳营洗马的历史;在翠湖九曲桥学习朱自清散文和西南联大故事;在定西桥演奏葫芦丝;在胜利堂弹着非遗乐器月琴跳起彝族“左脚舞”……这是李翰林和伙伴,用音乐的语言对家乡文化的传承,也用音乐表达着对昆明的热爱。

在他的理解中,“热爱”是个动词。音乐不止是音乐,是一个媒介,一种“语言”,音乐与热爱相加,可以激发很多种可能。

今年6月,一场名为《南屏晚钟》的沉浸式音乐会在南强街88号剧场开启。一波关于昆明的“回忆”在音乐中被唤醒。“每个城市都有一个永远无法忘记的地名,于昆明来讲,南屏街算一个。音乐能唤起某一刻的感觉,某一个人,某一个场景,也能唤起一座城市在你记忆中的样子。”李翰林说,这样的尝试就像用音乐在做“实验”,他还会做更多的“实验”,让音乐公益走进乡村课堂,用更多的方式去“热爱”昆明,也让更多人了解昆明。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姚丹苹 杜文蕾

图片:杜文蕾

责编:谢春梅

编审:符亚丽

终审:周健军

本站郑重声明:"留学在线"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客服邮箱756005163@qq.com,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相关推荐

留学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