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视觉传达专业大学排名

留学在线   2024-09-08 16:20:49

金斯顿的第二学年是一整个实习年,我在英国一家主做珠宝,且兼带绘本工作室的公司工作。我们那个老板是个巨富有的印裔,她开公司可能也不单纯为了赚钱,给予底下设计师相当海量的设计自由,你想做什么都可以——只要有趣、只要新颖。

因此我享受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创作自由,为网页绘制视觉呈现,做过多系列的珠宝陈列设计,挖掘身边故事点滴创作绘本。从2D画到3D,从平面再到装置。

所以谁说插画是无声而沉闷的艺术呢?它明明如此生动有趣。

我的母校金斯顿,擅长粉碎舒适圈

金斯顿在国内的名声不显,搁不熟悉的人看或许认为它比较一般。但如果你问任何一个从金斯顿毕业的学生,我相信他们都会回答你:金斯顿,真的很好!

在英国大学的诸多艺术专业中,金斯顿对学生的把控属于那种极少有的“高强度”标准。我们的工作量相当大,每周都能看到视传和时尚的学生扎堆图书馆通宵赶作业

并且每次作业量还呈现个梯度上涨的趋势,对质量也有明确要求,什么加调研、加文献、加实验。到第二学期我算了下,基本那会儿做的项目体量就已经比第一学期涨了至少40%

再加上我们班的学习氛围特别好,大家都有一股互相比比看谁做得更好的劲头,你画40张图他画60张图。于是在英国一众“佛系美院”里“卷”的特别清新脱俗。

按理说这样的学校应该不太受学生喜爱,谁出国留学是奔着天天闷在屋子里写作业去的?但我们每一位学生,真的都在金斯顿收获了许多。

记得我初到金斯顿的时候,认为这是所怪“拧巴”的学校。

拧巴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你不擅长什么,它就让你做什么。

比如第一学期上实验课,老师要求大家扔掉自己最擅长的媒介,然后去探索其它不同材料混合出来的效果,做颜色实验、肌理实验等。

班里同学搞什么千奇百怪的实验都有,有人用化妆的眼影混上各种化妆品,刷出来的效果特别好看;有人掏出了各种奇怪的刷子;还有人到处捡树枝,用植物和植物的汁液绘画等等。在绘画这个领域有一种“返璞归真”的美。

学校已经不再强调技法了。因为他们认为既然已经到研究生阶段,那就默认你具备成熟的绘画技法及软件基础,他们接下来需要负责的是帮助学生提升对事物、对社会的思考能力、发现问题能力,以及如何将问题解决的能力,最终目的,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

可能正是在金斯顿习得了这种“上下求索”的探索精神。尔后多年我在工作中,习惯性收录各种各样不同风格的插画,并自己去尝试创作不同的题材。

我的日常练笔作品 混合媒介

每位绘画者都拥有着自己独有的风格。不过我素来以为,如果我们以学生的身份,正走在培养自己风格的道路上。那在最初,你就需要先接触更多的风格,去学习去临摹,在你懂得所有东西后,再从中挑选一个更能体现自己个性、更有标签的道路延伸下去

因为说通俗点,毕竟大家未来肯定会面临着找工作的问题。而工作就会导致你将来面对的客户群体非常复杂。

在广告公司工作,和在绘本工作室里工作的感觉很不同。前者要求你精通十八般武艺,客户要啥都能精准投递。后者需要放大你的个人风格,甚至打造成别人一眼就能认出来的个人ip。

我的另一种风格作品 铅笔绘

当你习得的风格足够多,吃透了摸熟了,自然而然你会慢慢形成自己的偏向性或者说创作习惯。但同时,如果别人要求你去创作其它风格,你也可游刃有余。

总之,“打破舒适圈”,是成为一名成熟设计师的第一步。

生动有趣的课堂,也是我爱金斯顿的理由

在金斯顿上第一节课时,印象很深刻,因为老师一来就直接让大家分组抽签,并且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插画?

问题很基础,但显然这个问题过于宽泛,没有标准答案。于是老师说你们可以通过任何方式,你可以现在上网搜,可以出去问,或者看书也好、靠自己思索也罢。反正一会儿想出个答案来做小组汇报,最终大家一起给出一个定义。

然后我们面面相觑,从最开始的小声分享到后来互相开心和谐地发表见解,我发现原来只是对“绘画”的定义,不同文化、不同职业的人们都有着各自大相径庭的思考

后来,这样的探讨模式也一直延续贯穿着我们整个学习生活。

包括每次的作业点评。上来也是抽签,然后几个人扎堆在一起互相讲各自的设计主题。讲完之后,每个人要用便签纸写下对对方项目的想法,有哪些优点哪些缺点,贴在对方项目的展报上。通过这样的模式也是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当然,插画,它意在“画”,技法是其一,思维模式是其一。但,你也不能只会“画”。

什么意思呢?其实我前面有提到,我在第二年到英国公司工作时,做的可不止只一个插画师的工作。比如我给珠宝设计展台,那其实已是陈列设计的范畴,需要出3D建模;如果去广告公司或者电影公司工作,除了3D外,你还得会用AE特效等技术

当今时代的插画早已不再传统,它同样与“跨学科”友好拉起手。

金斯顿第二学期就有专门的跨学科课程。随机分配大家和其他专业部门去合作一个项目。

我和一位平面同学手气壮,抽签去了工业设计专业。我们两个视传生就先跟着工业老师上几节课,挖掘能够设计的点。后来做了一个英国电话亭改造项目。反正挺有趣的,最后汇报时也是两个专业的老师一起来点评。

我就记得我们插画专业的教授是位老爷爷。性格很逗。我们那届正好是他退休前带的最后一批学生。老人家年纪大,又德高望重,有时候他在课堂上习惯低头思考。一思考久了,我们都担心老师不是要晕倒了吧,结果他猛然抬头对大家笑说,oh,我有个好主意。

时隔经年,再次回忆起在金斯顿生活的时光,我仍然觉得非常开心。

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老师

这几年我带过不少学生,优秀的,起初有些笨拙的,或者有各种各样小变扭的学生都有。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有双向情感障碍困扰的孩子吧。我们在创作时,受学生情绪上的影响导致进度推的也比较艰难。但我记得这个孩子不是因为他特殊,而是我带着他拿到名校offer去英国读书后,他变得既开朗又阳光。

后来每次和他聊天,我都油然感受到作为一名老师的欣慰。原来老师的每一次细心开导,是可以给学生带来很多心理上的安慰,甚至改变他的人生。

作为一名作品集老师,我也接触了许多大家创作项目时遇到的困难。其实整体来说,插画作品并非只是评判一个人“画”的是否出色。不是把东西表达出来了然后就没事了,你还需要考虑你的观众、你的受众

学校就是我们的观众之一。如英国这几所学校它每个都有自己喜爱的偏好。

有些学校就比较偏传统,比如爱丁堡,你得踏踏实实把画画好把故事讲好。有些学校的风格就更加大胆,比如皇艺,它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是直接往一个设计师的方向走,而是为未来做设计。因此你需要突破常规,打破既往对传统插画的理解。

怎么个打破常规呢?比如打破绘画的方式、叙事的方式,或者对绘画边界的探索。常规说我们做插画,一般都是在纸上讲故事。但假如你将绘画场景或媒介改变一下呢?在城市的不同角落里创作、或者在地面上、墙面上、把草地当成画布来绘画。亦或者如在金斯顿教学一般,尝试变换材料、肌理、颜色等。

观众是随着你的创作方式来改变他们的阅读方式的。当你提供了更加新颖有趣的表达形式,同样也会给他们更加新颖的体验。这也是我未来想教给同学们的知识。

更多艺术留学&作品集&保研&申博问题,欢迎私信康石石。

本站郑重声明:"留学在线"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客服邮箱756005163@qq.com,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相关推荐

留学在线